卷四百三十 仲孙
历史来源
1、出自姬姓。春秋时鲁桓公姬允次子名叫庆父,因排行老二,故世称共仲。他的子孙遂以仲孙为姓,称仲孙氏。庆父乱鲁之后,弑父君主,畏罪出逃,改姓为孟孙氏,但留居于鲁国的他的支庶子孙仍为仲孙氏,世代沿袭为仲孙姓。
2、出自姜姓,春秋时期,齐国有仲孙氏。
家族名人
仲孙湫:春秋时齐国人,事桓公为大夫。当时鲁国发生灾荒,齐桓公派仲孙湫以“慰问”的名义去侦察情况,回来之后,齐桓公问他:“现在是否可以攻打鲁国?”仲孙湫说:“不可以,因为鲁国有难,不可攻打他,只可更加爱护和帮助他1齐桓公听后很佩服仲孙湫的远见。
仲孙蔑:即孟献子。春秋时鲁国人。他为人勤俭,体察民情。尝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主张俭用和发展生产。时称贤大夫。
迁徙分布
(缺)仲孙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仲是“老二”的意思,古人兄弟中老儿的姓名中常用“仲”字(老大多用“伯”,老三、老四多用“叔”,“季”。)相传奚仲的后代名仲,他的后代就有以仲孙氏为姓的。春秋时,鲁桓公的儿子庆父,字共仲,人称孟孙氏,又号仲孙氏(他的后代因此也有了两种分支,各为孟孙氏及仲孙氏)。如此称呼是为了表示对鲁桓公是皇族之后的尊重。又有宋庄公,其子字仲,后世也有因他而姓仲孙的。还有少部分仲孙的姓,是来自孔子的学生仲由的后代。仲孙复姓望族居高阳郡(今山东临省淄县西北一带)。
- 推荐作品:
- 子
- 诗经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庐山记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搜神后记
- 搜神记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何典
- 南游记
- 女仙外史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老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文心雕龙
- 诗人玉屑
- 隋代
- 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