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二十 公羊
历史来源
出自姬姓,以祖上名字为氏。据《尚友录》上指出,公羊氏家族,是先秦时期鲁国的公孙羊孺之后,“以王父字为氏”而得姓。春秋时,鲁国有位才学出众的人物,叫做公孙羊孺,他的后代子孙便取祖上名字中公羊二字为姓,称公羊氏。
家族名人
公羊高:战国时候的著名学者,齐国人,承继发扬孔子的儒学,为卜子夏高徒,他讲学有《春秋传》一书,也叫《春秋公羊传》或《公羊春秋》,专门阐释春秋,最初只有口头流传,到汉初,他玄孙公羊寿,邀集了研究公羊高的学者,辑录成《春秋公羊传》。何休又作《解诂》十一卷。多发明《春秋》微言大义,大张三世(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之说,为天下文人学士看重,传播很广,成为儒学“十二经”之一。这十二经是:《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公羊传》是今文,盛行于汉武帝、汉宣帝之时。自王莽时,古文大盛,公
羊传渐少人研究。到清代后期,庄存与、刘逢禄、龚自珍、魏源、康有为等主张复兴今文学,借用公羊传“微言大义”来说经,议论时政,对当时学术界影响很大。
公羊寿:公羊高之玄孙。他与胡母生(子都)一起将《春秋公羊传》“著于竹帛”。《公羊传》有东汉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诂》、唐朝徐彦作《公羊传疏》、清朝陈立撰《公羊义疏》。《公羊传》的主要精神是宣扬儒家思想中拨乱反正、大义灭亲,对乱臣贼子要无情镇压的一面,为强化中央专制集权和“大一统”服务。《公羊传》尤为今文经学派所推崇,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历代今文经学家都常用它作为议论政治的工具。它也是研究战国、秦、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迁徙分布
(缺)公羊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公羊一姓出自姬姓。根据《尚友录》上指出,公羊氏家族,是先秦时期鲁国的公孙羊孺之后,“以王父字为氏”而得姓。《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也介绍,春秋时鲁公孙羊孺,颇有才学,基孙以祖父名字中的两个字“公羊”为氏。使公羊姓为姓氏人所知的人物是战国时人公羊高。相传他是《春秋公羊传》的作者。不过,有学者认为《春秋》三传之一的《公羊传》,起初只是口头流传,进到西汉景帝时才由公羊高的玄孙公羊寿和齐人胡母生(字子都)将其“著于竹帛”面成书流传后世。依照《尚友录》的记载,公羊氏家族当时的繁衍中心是在顿丘,即今河北省清丰县西南一带。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诗经
- 尚书
- 论语
- 尔雅
- 大学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南齐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五代史阙文
- 平宋录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洛阳伽蓝记
- 儒家
- 荀子
- 兵家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历代兵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神农本草经
- 濒湖脉学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梦溪笔谈
- 容斋随笔
- 龙文鞭影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幻中游
- 林公案
- 毛公案
- 僧伽吒经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老子想尔注
- 日知录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词源
- 闲情偶寄
- 两汉
- 唐代
- 元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