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七十一 厍
历史来源
1、厍姓系出厍狄氏所改。北周时有厍狄氏,后改为厍姓。据《后汉书》载,有金城太守厍均。据《后汉书·注》载:“羌中有厍姓,(Shè)音舍。”王先谦《集解》载,厍,即“库”之俗音,但读音不作(Kù),而作(Shè),与“舍”音同。
2、出自鲜卑族和羌族,以官名为氏。周代(一说汉代)有守库大夫,其后人以库为氏。据《风俗通》载:古守厍大夫,因官命氏。厍(Shè)姓今已无存。厍字于隋朝初年改为库,读音与库(Kù)相同,因出于鲜卑和羌族,讹书为厍,隋朝以后通库字,厍姓也就并入了库姓。
3、出自库傉官氏。南北朝时,北魏有库傉官氏,入中原后受汉族文化影响,后改为库氏。
家族名人
库钧:汉代人,做金城太守的官,立有功劳,又受封为辅义侯。他与当时的名人窦融交情很好,窦融当大司空的官。他俩全起出入,弹琴作诗,又都长得端庄,很受人们赞誉。另外,维吾尔族人的姓名中,有库的发音,音译成汉语,也写为库尔班等等。在与汉文化交流中,大约也会形成库姓。
迁徙分布
(缺)库(厍)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库(厍)因官名而得姓,始祖可追溯到汉文帝时期。按照《通志·氏族略》的记载,早在汉文帝的时候,便已经出现了以厍为姓的人,因此厍姓的历史至少有2000年。据《风俗通》上说,厍姓的祖先是古代的守厍大夫,后代因官而得姓。而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厍姓,以官为姓氏,汉文帝时就有仓氏。因为厍氏担任厍姓这个官职历史很久,所以子孙就以官职为姓氏。望族居于括苍。这个姓氏是以浙江的天台山和山一带为中心,进而繁衍遍布全国。另一支厍姓来自少数民族。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大量的鲜卑族人涌入中原,其中复姓厍门氏、厍狄氏,以及三个字的库傉官氏受汉族影响,改为单姓库(厍)氏。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左传
- 孟子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南史
- 贞观政要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儒家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吴子
- 乾坤大略
- 棠阴比事
- 伤寒论
- 奇经八脉考
- 扁鹊心书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杂家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齐东野语
- 类书
- 世说新语
- 聊斋志异
- 封神演义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河东记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僧伽吒经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昭明文选
- 日知录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长生殿
- 先秦
- 南北朝
- 唐代
- 五代
- 宋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