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四十八 步
历史来源
1、出自姬姓,是以封邑命名的姓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虎,他有三个儿子:称、芮、义。义后来生了扬,扬被封于步邑。人称步扬。他的后代于是以邑为姓,称为步氏。
2、出自北方鲜卑族三字姓所改。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步鹿根氏,入中原后逐渐与汉文化融合,后改为单姓步氏,称步姓。
家族名人
步熊:字熊叔。晋朝人。爱好占卜术,门徒很多。赵王厅到他的名声后,请他来占卜。步熊于是对别人说,赵王的死已经不远了,没有什么好占的。赵王听了以后很生气,派了将士去杀他,他施了伎俩逃了出来。跑到成都王颖处,颖失败以后,步熊被杀。
孙权作讨虏将军时,他为主记,后官至丞相。观其起居住处,仍像是个儒生。在西陵戌守20年,
步骛:字子山。三国时期吴国淮阴人。当时遇到天下大乱,他于是迁居到江东去隐居避难。每日种瓜糊口,博研道艺,广览群书,夜里就看书钻研。他性格宽宏,颇得人心,喜怒不形于声色,“而内外肃然。”后来,孙权为讨虏将军,召他为主记,因为他能文能武,又升迁为将军左护军,封为临湘侯,拜为骠骑大将军,屡立战功。他精通兵法,用兵神速,特别在危机的时候,能解围营救,其人品甚受到敌方的敬佩。
步叔乘:春秋末年齐国人。步叔氏,名乘,字子车。孔子弟子,以贤名配祀孔庙。
迁徙分布
(缺)步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步氏源自春秋时期的晋国公族,是以地为姓的姓氏。根据《元和姓纂》与《潜夫论》等古籍记载,《左传》上曾说,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却步阳的先人食采于步这个地方,后来他们就以自己的祖宗的采邑为名为姓,世称步氏。步氏发祥于山东,后来很快向南发展,自山东移向江苏长江以南,自三国时期开始在东吴所在地的江南地区,为整个家族奠定了稳固的基矗春秋时期的齐国也有步氏人家。距今大约2500年前,孔子的门徙中有一位叫步叔乘,就是当时的齐国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人。另一支步氏,根据《元和姓纂》上的记载说,曾有一位步毅,由出自却氏。此外,《魏书·官氏志》上说,曾有步鹿氏改复姓为单姓步氏。望族居于平阳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 推荐作品:
- 子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易经
- 白虎通义
- 汉书
- 后汉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陈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十六国春秋
- 徐霞客游记
- 蛮书
- 岭外代答
- 通典
- 传习录
- 国语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商君书
- 天工开物
- 三命通会
- 神峰通考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论衡
- 人物志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搜神记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后汉演义
- 朝野佥载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道家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亢仓子
- 别集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长生殿
- 历史故事
- 隋代
- 五代
- 宋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