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零一 冉
历史来源
1、出自姬姓。据《姓氏考略》、《姓氏寻源》等所载,周文王第十子季载,封于冉(一作聃,故城在今湖北荆口县那口城),春秋时灭于郑,子孙以国为氏,或说聃去耳为冉。
2、据《元和姓纂》所载,相传高辛氏(即帝喾)之后有冉姓。
3、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楚大夫叔山冉之后,以名为氏。
4、据《汉书·颜师古注》所载,唐时四川夔州(今重庆奉节)、开州(今重庆开县)土著多此姓,皆冉种(冉为汉时西夷所建古国,其后或以冉为姓)。
5、出自他族。汉时西夷冉族,居于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一带,其族人以族名为姓;今鄂川湘交界地域之土家有此姓。
家族名人
冉求:字子有,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有治政之术,列政事科,曾为季氏宰。
冉季:字子产,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以德行称,后得恶疾而亡。冉雍:字仲弓,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出身贫寒,有德行。孔子以为可任诸侯治民之官,后曾为季氏宰。
冉孺:一作冉儒,字子鲁,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敏于学。勤于问。
冉瞻:魏郡内黄(今属河南)人,十六国时后赵大臣,石虎养子。有勇力,骁猛善战,以功累迁为左积射将军,封西华侯。
冉闵:冉瞻子,十六国时冉魏建立者。幼果锐,善谋策,勇力绝人。穆帝永和五年,季龙死,他利用石氏内乱,夺取后赵政权,建立魏国,史称冉魏。三年后,为前燕所败,被俘而死。
冉安昌:巴东(今重庆奉节)人,唐代大臣。隋末据巴东,高祖初归唐,为招尉使,官至潭州都督。冉实:夔州云安(今重庆云阳)人,唐代官吏。弱冠登进士第,累迁并府参军。中八科举,授绵州司户,转扬府仓曹。又举四科,除益州导江令。所任有能名,官至河州刺史。其子冉祖雍亦出身进士,官至刑部侍郎,后因倡饮省中,被赐死。冉、冉:播州(今贵州遵义)人,宋代名士。兄弟二人同俱文武才,辟召不起。余安抚四川,筑招贤馆以礼士,兄弟俩遂去进见,为画筑城钓鱼山之策,后果赖之。冉通:四川万县(今重庆万州区)人,明代官吏。洪武三十年二甲第三名进士,官兵科都给事中。面折廷诤,颇有直声。好学问,读书不辏冉觐祖:河南中牟人,清代学者。康熙二年乡试第一,康熙三十年三甲第十三名进士,授检讨。有《四书五经详说》、《阳明疑案》、《正蒙补训》等。冉文俦:四川通江人,清代白莲教徒。嘉庆元年起事,聚众数万,为通江蓝号元帅,转战川东、北。三年后,在一次突围中阵亡。其侄冉天元继为元帅,继续反清,部众盛时达十万以上,攻杀清军猛将朱射斗,与诸部首领大会南充,威震一时,后在江油被德楞泰所擒,遇害于成都。
迁徙分布
1、东鲁郡,泛指今山东济南、泰安、衮州等地;
2、武陵郡,汉代置郡,治所在义陵(故城在今湖南溆浦南),辖境相当今湖北长阳、五峰、鹤峰、来凤等县,湖南沅江流域以西,贵州东部及广西三江,龙胜等地;
3、魏郡,汉代置郡,治所在邺县(故城在今河北临漳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北武安以南,涉县以东,山东冠县以西,河南滑县以北地区。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仪礼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子夏易传
- 三国志
- 宋史
- 元史
- 旧五代史
- 陈书
- 编年史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靖康传信录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越绝书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春秋繁露
- 三略
- 吴子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管子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谱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水浒传
- 醒世恒言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酉阳杂俎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前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僧宝传
- 阴符经
- 云笈七签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诗词
- 先秦
- 宋代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