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九十七 姬
历史来源
1、传说黄帝降生在一条称做“姬”的河边,于是形成了姬姓。周朝的贵族是黄帝的后代,所以周文王又叫做姬昌。周武王叫做姬发。而周朝结束以后,周朝的王族后代就以国名为姓;唐玄宗时,为避皇帝李隆基名讳(姬与基同音),开始改为周姓。后来一部分人恢复姬姓,因此,周氏和姬姓是同族人。
2、黄帝有25个儿子,分别得到了12个姓,其中就有姬姓。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尧、舜、禹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周族的祖先等,都是黄帝的后裔。这些后裔继承了姬姓,他的后代建立了周朝。西周初年大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代多数改以国名、封邑名以及祖父名、号为姓,所以姬姓反而不多了。加上唐代的时候为了避李隆基的讳,把姬姓改为周姓,从这以后,姬姓的人就更少了。
家族名人
姬昌:商朝末年周族的领袖。商纣王时代为西伯,纣王听信了大将崇侯虎的谗言,把姬昌招来囚禁于河北汤阴北。他的大臣散宜生等人向纣王敬献美女、宝贝、玉石才将姬昌放了出来。姬昌回到岐山领导周族人民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任用贤才,联合了一些受到商统治者奴役压迫的族部小国,组成反商的联盟。攻灭了黎(今山西省长治西南)、崇(今天的河南省篙县北)等国。定都奉邑(今天的西安市西南),又调解了虞、芮两国的争端,使两国归附。他在位50年,奠定了周灭商的基矗姬昌死后,他的儿子武王(姬发)灭了商,建立了周朝,并追封其父为文王。
姬常、姬嘉:汉代人,受朝廷封赐,因为他们是周朝王族的后代,所以在汉代还受优待。
姬澹:字世雅,南北朝时候后魏的信义将军,事桓、穆二帝,征战有功,为朝廷征战南北战立有大功,被封为楼烦侯。
姬敏:明朝文官,西安知府,字号学,孟津人。律学家,数学家。知识很渊博,对四书五经和天文地理都有钻研,并涉及历算等,在当时很受人尊重。姬敏为人也遵从古训,仁义备至,诚信为重,德才兼备,节操过人。
迁徙分布
(缺)姬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姬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上古时候的黄帝是著名的氏族首领,他的部落崇拜龙图腾。相传黄帝出生在一条叫姬的河边,于是黄帝就姓姬。而黄帝的二十五个儿子当中,有十四个得到了共十二个姓,而在这十二个姓当中,也有姬这个姓。到后来,周武王建立了周朝,而武王自己就姓姬,叫作姬发。姬发后来分封天下,将自己的很多同姓亲族分到天下各地为诸侯,这些国家的王族后来大多改以其所在国的国名为姓。而当周朝结束之后,周朝王族后代亦改姓周而不再以姬为姓。所以这样一来,虽然姬姓曾是很大的姓,但今天却已经不多见了。
- 推荐作品:
- 尚书
- 孟子
- 公羊传
- 子夏易传
- 后汉书
- 宋史
- 清史稿
- 元史
- 周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唐才子传
- 水经注
- 通典
- 菜根谭
- 孔子家语
- 潜夫论
- 三略
- 将苑
- 兵法二十四篇
- 历代兵制
- 扬子法言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谱录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类书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南北史演义
- 荡寇志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中说
- 道家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子
- 刘子
- 冰鉴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
- 两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