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八十五 胥
历史来源
1、出自上古时候,炎帝是著名的氏族首领,他的部落最擅长农业生产。炎帝的部落崇拜凤图腾,和崇拜龙图腾的黄帝部落一起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的部落中有一支族人叫作赫胥氏,其后代以“胥”作为姓氏,世代相传。
2、出自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大夫叫胥臣,他的儿子叫胥甲,胥甲的儿子叫胥克,胥克的儿子叫胥童。这是胥姓的一支正式形成,世代相传,是今天胥姓的一个主要来源。
3、出自复姓改为单姓。古代春秋时期,晋国有个贵族华胥氏,后来简称为胥氏,后来也简称为胥氏。在古代,胥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吴兴。
婿姓始祖:胥臣。晋国臣子中有一位胥臣,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便是我国胥氏家族的始祖。胥臣,字季子,于晋文公称霸诸侯之后,论功行赏,曾被封于一个叫臼的采邑,所以又称为臼季。依照《左传》的记载,胥臣当时在晋国官拜司空,世代的子孙都是晋国的大夫,像其子胥申,其曾孙胥童,便曾相继叱咤风云,使得胥氏家族一开始名气异常。发源于山西的胥氏,经过了漫长时间的播迁和繁衍,到了宋、明之际,便已满布天下。望族居吴兴郡(今浙江省吴兴县)。故胥氏后人奉胥臣为始祖。
家族名人
胥鼎:金朝时候人,本来是个读书人,有大智大勇,从政做官后,运筹帷幄,办事有效,成为朝廷栋梁,被封为吴国公。
胥作霖:南宋年间江西省宜黄人,为地方治安作出过较大贡献,但他拒绝了朝廷的封赏,其高风亮节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胥必彰:明朝文官,官职是监察御史,专门负责对朝廷命官的监察。他忠于职守,权贵犯错,也直言不讳。因为他自己严正清明,所以那些对他不满的人也只好认输。而多的人赞扬他,称他为“真御史”。
迁徙分布
(缺)胥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胥臣,他的后代以父字为姓,世代相传姓胥。胥姓:学者认为胥氏可追溯到上古帝王。“华胥氏”(伏羲、女娲姓“风”)据说“其民鼓腹而游,含哺而嬉,莫知作善作恶”。另“赫胥氏”据说“有赫然之德,使民胥附,故曰赫胥,盖炎帝也”。一般以为胥姓为晋大夫胥臣之后,《左传》载:东周(公元前770-256)春秋时晋国(今山西省)晋文公(重耳)流亡时始祖胥臣,字季子,追随之,有殊功,后以使命过冀,见冀缺锄草农具,其妻赠送之,相待如宾,乃举于文公。晋国楚国城濮之战,始祖蒙马虎皮溃楚军。官拜“司空”,采邑(封地)为“臼”又称季臼,后代有的用“邑”为氏称“臼”或“季臼”。其子胥甲,孙胥克,曾孙胥童,玄孙胥午皆为“卿、大夫”。胥臣死后,周倾王4年,秦晋两国交战,胥臣之子胥甲与赵穿,泄了军情,主帅赵盾削甲的官爵,逐到卫国,起用甲子----胥克。晋厉公时,克之子胥童为卿,他与权臣栾书、中行偃积怨很深。后来栾书、中行偃受宠于厉公,胥童遂被杀害,后人中为避仇杀,一支以祖父名字为姓,改“胥”为“童”,称童姓(《通志—氏族略》)。山西、陕西一带本是我们的根。……南北朝,宋、明之际,族人向今甘肃、山东、河北、江西、江苏、湖南、安徽、河南、东北、四川、等地拓展。《百家姓》把胥姓的“郡望”定在“琅琊郡”:春秋(公元前770-256年)指“齐”今山东胶南市琅琊。南北朝(420—479年)中原居民南迁,白下(今南京北,幕府山西南)为“客籍”也叫琅琊郡。《百家姓》编于宋朝,说明——当时胥姓成为望族是在琅琊郡,(可能是山东省或南京)。
- 推荐作品:
- 子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周书
- 逸周书
- 纪事本末
- 别史
- 传记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越绝书
- 武林旧事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评
- 孔子家语
- 帝范
- 潜夫论
- 三略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何博士备论
- 扬子法言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千字文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池北偶谈
- 山海经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孽海花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南游记
- 夷坚志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抱朴子
- 神仙传
- 悟真篇
- 刘子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郁离子
- 伯牙琴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诗词
- 魏晋
- 隋代
- 五代
- 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