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七十六 赖
历史来源
1、出自姬姓,为周文楚灵王所灭,其后以国为氏。史称赖氏正宗。是为河南赖氏。
2、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相传炎帝后裔有四支,属于古羌族的四个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时烈与厉通,又音赖、故烈山氏、厉山氏、赖山氏皆同。古时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后有一支东迁,于商代在河南厉乡县建赖国,依附于商朝。周武王伐商时,赖人南迁,后来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号,为赖子国。春秋鲁昭公四年,楚灵王灭之,其族人迁至鄢地,其后裔以国为氏,称赖氏。是为湖北或河南赖氏。
家族名人
赖文光:清末太平天国著名将领。赖汉英:太平天国时期杰出将领。赖镜:清代画家。赖良:元代文学家。
赖文俊:宋代地理学家。
迁徙分布
赖氏早期聚居在鄢陵一带,主要是在今河南境内繁衍发展,后在颍州郡、河南郡、河内郡形成望族。由于任官、战乱等原因,颍州赖氏有一支迁于江南,分布于今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苏、广州等省的一些地方,还有一支徙居陕西。广东蕉岭《赖氏族谱》及兴宁《赖氏源流》尊叔颖为赖氏始祖称赖先为叔颖的14世孙。叔颖22世孙赖深,卜居丰宁(今陕西西乡)。叔颖25世孙赖忠诚,在松阳(今浙江遂昌)安家。叔颖30世孙赖硕,于南朝宋元嘉末年迁至江西宁都,其第三子赖灿,生七子,分枝湘、闽、赣、苏等省,形成一些支派:长子赖昭徙居会同(今属河南)武村,次子赖德徙居福建上杭古田,三子赖明徙居江西宜黄乐安,四子赖庆及其后代分衍于江西龙南、上犹等地,五子赖思及其后代分衍于江西石城、秋溪、建昌、广昌及福建岩前等地,六子赖永及其后代分衍于江西信丰、瑞金、南康等地,七子赖彦任江苏扬州通判,在当地安家。赖硕还有一孙叫赖定,因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做官而在当地安家。赖德的长子赖标,自上杭古田迁至福建宁华县石壁村,其11世孙赖朝美徙居福建永定汤湖:另两个11世孙赖祖华、赖祖三于明初由宁华石壁迁至程乡(今广东梅州),后又他衍出蕉岭、平远等支派。赖氏谱牒还记载:赖氏族人为避楚灵王之害,有改为罗、傅二姓者。川、滇一带的赖氏多数人融入阿昌族。清朝乾隆年间,有赖云从自福建漳州渡海至台中开基,此后,闽、粤赖氏陆续有人迁往台湾,有的进而移居海外,去新加坡等地谋生。
- 推荐作品: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孝经
- 孟子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晋书
- 旧唐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奉天录
- 别史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庐山记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术数
- 葬书
- 葬法倒杖
- 茶经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池北偶谈
- 太平御览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南游记
- 河东记
- 独异志
- 小八义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隋代
- 元代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