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四十四 郭
历史来源
「郭」源出:
一:据《潜夫论》及《风俗通义》所载: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郭」是古代都城外面的护卫墙。
二: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文王季弟虢叔受封于虢国。或曰「郭公」(古代虢,郭二字同音)因以为氏。又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文王封文王之弟虢叔于西虢,封虢仲于东虢。「虢」谓之「郭」,声之转也,因以为氏。虢国,即郭国。东郭国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一带,公元前765年被郑国所灭,西国又名「城国」,在今陜西省宝鸡市东部,西周灭亡后,支族乃留原地称为「小郭」, 公元前687年被秦国兼并。北郭建都于上阳(在今河南省陜省东南部)占据今河南省三门峡和山西省平陆县一带,公元前655年被晋国所灭。几处之后子孙,皆为郭氏。
三:唐代回纥定居中原后,改姓「郭」,以从「郭子仪」之姓。
家族名人
郭解
字翁伯,生卒年不详,汉朝轵(今河南省济源县)人。为人精悍、节俭、勇猛任侠,常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所以人们争相与他交往。若朋友有难或遭怨,必亲自助其报仇;若不愿复仇者,则捐钱使其安居。武帝时被杀。
郭璞(276~324)
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东晋文学家与思想家。博学高才,好古文诗赋,富文釆。又精通阴阳历算五行卜筮之术,后因卦筮违逆王敦,被杀。曾为尔雅、山海经、方言、楚辞等书作注。
郭子仪(697~781)
唐朝名将,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曾平安史之乱,并联回纥,征吐蕃。官至太尉、中书令,时称为郭令公。因封汾阳郡王,世称为郭汾阳。一生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以一身而系天下之安危二十年。享年八十五岁,卒谥忠武。
地望分布
山西太原市,陜西华阴县,陜西大荔县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尚书
- 左传
- 孟子
- 大学
- 周书
- 金史
- 辽史
- 南齐书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北溪字义
- 百战奇法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管子
- 慎子
- 邓析子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三命通会
- 葬书
- 焦氏易林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齐东野语
- 小说家
- 水浒传
- 红楼梦
- 封神演义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岭表录异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薛丁山征西
- 了凡四训
- 知言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曲
- 牡丹亭
- 历史故事
- 诗词
- 两汉
- 五代
- 宋代
- 清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