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王
历史来源
「王」源出有许多,帝王的后裔称王子,王孙,遂为氏。
一 ; 出于「妫」姓,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子孙在陈国,齐王田和为其后人。
二 ; 出于「子」姓。商纣时王子比干之后。
三 ; 出于「?」姓。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 ; 又周灵王太子晋,因直谏被废为庶民,迁居于琅邪 ( 今山东胶南 ) ,世人称其为「王」家,其后亦为「王」氏。
四 ; 秦灭六国后,各国王族避难散居,至汉朝初年纷纷易姓为「王」氏。
五 ; 南北朝时,西魏鲜卑族复姓可颇氏。亦改为王氏。
六 ; 古高丽国君有王氏。
七 ; 西钳耳族有王氏。
八 ; 赐姓,如燕王丹的玄孙嘉,在西汉末年王莽当朝时被赐姓「王氏」。
九 ; 冒姓,如隋末王世充本姓支氏。
家族名人
王子乔
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汉˙刘向˙列仙传˙卷上˙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亦称为王乔、王子晋。
王翦 (生卒年不详)
战国时秦的名将,频阳(今陕西富平县东北五十里)人。事秦始皇,曾定赵、燕、蓟诸地,后为李信所谗,谢病归里,后信战败,始皇遂用翦策以平荆。
王昭君 ( 王嫱 ) (生卒年不详)
汉秭归人。元帝时选入掖庭,呼韩邪单于入朝,求美人为阏氏,帝以嫱赐之,号宁胡阏氏。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妃。
王莽
王羲之 (321~379)
字逸少,东晋临沂(今属山东)人,后南迁为会稽人。尝为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善书法,所写草隶,冠绝古今,以兰亭集序、乐毅论等为最,后人称为书圣。
王安石 (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宋临川人。博览强记,工书画,尤善诗,而文词简练。神宗时为相,改革政治,锐行新法,因反对者众多,没有成功。封荆国公,卒谥文。着有周官新义、临川集、唐百家诗选等。
王阳明 (1472~1528)
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明代大儒,弘治进士。正德时巡抚南赣,定宸濠之乱。嘉靖时封新建伯,总督两广,破断藤峡贼,卒谥文成。其学以知行合一为主,发挥致良知之教,反对朱熹格物穷理之说,讲心学渊源于宋之陆九渊,世称姚江学派。尝筑室于阳明洞,学者称「阳明先生」,有王文成公全书。
地望分布
山西太原郡,山东琅邪郡,山东北海郡,河南陈留郡,山东东海郡,山东高平郡,陕西京兆郡,甘肃天水郡,山东东平郡,河南新蔡郡,河南新野郡,江苏山阳郡,河北中山郡,河北章武郡,山东东莱郡,山西河东郡,甘肃金城郡,四川广汉郡,江苏堂邑郡,河南河南郡,河北河间郡,河南汲郡,陕西冯翊郡,辽宁营州。
- 推荐作品:
- 子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文昌孝经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都城纪胜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围炉夜话
- 潜夫论
- 中论
- 孙子兵法
- 将苑
- 司马法
- 武经总要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奇经八脉考
- 食疗本草
- 医学源流论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山海经
- 警世通言
- 老残游记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郁离子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词曲
- 两汉
- 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