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虚战
凡与敌战,若我势虚,当伪示以实形,使敌莫能测其虚实所在,必不敢轻与我战,则我可以全师保军。法曰:“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凡是对敌作战,如果我军兵力弱,就要伪装成实力强大的样子,让敌人摸不清虚实,敌人必定不敢轻易与我交战。这样,我就可以保全实力不受损失。诚如兵法所说:“敌人不敢同五军交战,是由于我采取示形之法而改变其进攻方向的缘故。”
三国,蜀将诸葛亮在阳平,魏延诸将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余守城。魏司马懿率二十万众拒亮,与延军错道,径前,当亮军六十里,候还,白懿云:“亮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懿军垂至,恐与己相逼,欲赴延军,相去又远,势不能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命军中皆偃旗息鼓,不得妄出;又令大开四门,扫地却洒。懿尝谓亮持重,而复见以弱势,疑其有伏兵。于是,率众退北山。明日食时,亮与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必谓吾示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候还白,如亮言。懿后知之,深以为恨。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驻守在阳平关,派部将魏延等率主力东进,只留下万余人守卫阳平城。魏国大将司马懿率军二十万人前来截击诸葛亮,与东进的魏延军错道而行,径直进至距诸葛亮六十里的地方,其侦察人员回来向司马懿报告说:诸葛亮所在阳平城中兵力不多,力量虚弱。而诸葛亮也知道司马懿军即将来到,担心他向自己逼近,打算开赴魏延处,但彼此相距太远,事态紧迫已经来不及了。因此,蜀军将士个个惊慌失色,不知应当采取什么办法。然而,诸葛亮却神态自若,镇静如常。他命令城中蜀军都放倒旗帜,停息鼓声,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入营地;又命令士兵大开四面城门,让士兵在门前洒水扫地。司马懿一贯认为诸葛亮用兵谨慎持重,如今摆出这副将少兵弱的模样,肯定是有埋伏,于是便率领大军退往北山之下。到了第二天吃饭的时候,诸葛亮同他的参谋助手们拍手大笑说:“司马懿一定认为我故意装出怯弱的样子,埋设着强大的伏兵,所以才沿着山麓退走了。”蜀军侦察人员此时回来报告的情况,完全像诸葛亮所预料的那样。司马懿知道事情原委后,很是懊悔。
- 推荐作品:
- 经
- 尚书
- 孟子
- 谷梁传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魏书
- 南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西夏书事
- 松漠纪闻
- 东观奏记
- 传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水经注
- 蛮书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孙膑兵法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投笔肤谈
- 管子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智囊全集
- 颜氏家训
- 论衡
- 权谋残卷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后汉演义
- 朝野佥载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毛公案
- 僧伽吒经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冰鉴
- 浮生六记
- 西湖梦寻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唐代
- 金朝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