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逐战
凡追奔逐北,须审真伪。若旗齐鼓应,号令如一,纷纷纭纭,虽退走,非败也,必有奇也,须当虑之。若旗参差而不齐,鼓大小而不应,号令喧嚣而不一,此真败却也,可以力逐。法曰:“凡从勿怠,敌人或止于路,则虑之。”
凡是追击败逃之敌,必须了解对方是否是真的败逃。如果敌人军旗整齐有序,鼓声呼应协调,指挥号令统一,队伍众而不乱,其虽然后退而走,但并不是真正的败退,而其中必有奇谋异策,对此必须慎重考虑而后行动。倘若敌人军旗参差不齐,鼓声大小错乱不协,指挥号令喧闹不一,这才是真正的败退。对于这种敌人,应当全力以赴地进行追击。诚如兵法所说:“凡是追击撤退之敌,不可懈怠麻痹;敌人如果中途停驻不走时,就要考虑其是否另有阴谋。”
唐武德元年,太宗征薛仁杲,其将宗罗[日侯]拒之,大破于浅水原。太宗帅骑追之,直趋折[土庶]围之。仁杲将多临阵来降,复还取马,太宗纵遣之。须臾,各乘马至。太宗具知仁杲虚实,乃进兵合围。纵辩士喻以祸福,仁杲遂降。诸将皆贺,因问曰:“大王破敌,乃舍步兵,又无攻具,经薄城下,咸疑不克,而卒下之,何也?”太宗曰:“此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且罗[日侯]所将皆陇外人,吾虽破之,然斩获不多。若缓之,则皆入城,仁杲收而抚之,未易克也;迫之,则兵散陇外,折[土庶]自虚,仁杲破胆,不暇为谋,所以惧而降也。”
唐高祖武德元年,秦王李世民奉命率军征讨割据陇西而固守折墌城的薛仁杲。薛仁杲派部将宗罗睺领兵抵抗,于浅水原被唐军打得大败而逃。李世民亲率骑兵,(步兵主力随后)跟踪追击,一直追到折墌城,将拒守于该城的薛仁杲包围起来。薛仁杲的部将多数是在临阵交战时而投降唐军的,之后又提出返还城里取马再来,李世民同意任其返还。不一会,他们都各自乘马而归。李世民通过降将而掌握了薛仁杲的虚实情况,于是,一面命令后续部队迅速跟进,从而四面包围了折墌城;一面派遣能言善辩之士入城向敌人晓以福祸利害之关系,薛仁杲终于被迫开城投降。战后,众将领都来向李世民祝贺,并借此机会询问道:“大王您在大破宗罗睺军之后,立即丢下步兵,又无攻城器械,却率骑兵直迫折墙城下。当时大家都不相信能够破城降敌,但最终竟攻下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呀?”李世民解释说:“这是采用的权变之道,而迫使敌人无计可施,所以就战胜了它。况且,宗罗睺所部将士都是陇西地区的人,我军虽然大破其军,然而击杀俘获的不多。当时如果缓慢追击的话,溃败的敌人都会逃入折墌城,薛仁杲把他们集中起来加以安抚使用,我们就不容易战胜他们了;反之,如果紧追不舍,不给其喘息机会,敌人败兵就会流散于陇西各地,这样一来,折城中自然空虚好攻了。面对此种形势,薛仁杲已经吓破了胆,没有时间另谋对策了,所以他因惧怕我军强大攻势,就只能开城投降了。”
- 推荐作品:
- 集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载记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齐民要术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食疗本草
- 医学源流论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园冶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狄公案
- 海上花列传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北史演义
- 毛公案
- 释家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总集
- 别集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沧浪诗话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