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和战
凡与敌战,必先遣使约和。敌虽许诺,言语不一。因其懈怠,选锐卒以击之,其军可败。法曰:“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凡是对敌作战,战前必须先派使者伪与敌人议和;敌人虽然口头答应讲和,但其内部意见并不一致。这样,我方就可以趁他松懈的时候,选派精锐部队进攻,敌军就会被打败。诚如兵法所说:“敌人尚未受挫屈困而主动来讲和的,必定是另有图谋。”
秦末,天下兵起。沛公西入武关,欲以二万人击秦峣下军,张良曰:“秦兵尚强,未可轻。闻其将多屠、贾子,易以利动。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且日益张旗帜为疑兵,而使郦生持宝啖秦将。”秦将果叛,欲连和。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击之。”沛公乃引兵出击秦军,大破之。
秦朝末年,全国各地都纷纷起兵反秦。沛公刘邦率军西向进入武关后,准备用二万兵力进击嶢关的秦军。谋士张良劝告他说:“秦朝的军队现在还很强大,不可轻视它。我听说那里的守将多是屠夫、商人子弟,这些人最容易被钱财诱惑。我希望您暂且留下坚守壁垒,可以派人先行一步,筹备五万人的粮食,并在嶢关附近的山上多多张挂旗帜,作为迷惑敌人的疑兵;同时,派遣郦食其携带贵重宝物前往嶢关收买秦将。”秦军将领在郦食其的重利诱惑下,果然叛秦而要与刘邦军联合一起西向袭取秦都咸阳,刘邦于是同意秦将领的建议。但张良及时提醒刘邦说:“这仅仅是秦军将领想要反叛罢了,他们的士兵恐怕不会听从。士兵一旦不服从,必将给我们带来危险。因此,不如乘秦将麻痹松懈之隙而出兵袭击他们。”刘邦于是亲率大军袭击嶢关,大败秦军。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周礼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史记
- 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九州春秋
- 载记
- 江南野史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通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潜夫论
- 孙子兵法
- 三略
- 练兵实纪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氾胜之书
- 千金方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风俗演义
- 艺文类聚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十二楼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西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中说
- 僧宝传
- 抱朴子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词源
- 闲情偶寄
- 历史故事
- 隋代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