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介绍
中国古代分条论述战法的兵书。约成书于北宋末。明崇祯本《韬略世法》称该书为南宋末谢枋得编辑,原作者已不可考。清雍正后被更名为《百战奇略》,题明刘基撰,实系清人伪托。现有明刻本存世,10卷,3万余字。《百战奇法》以《武经七书》等古代兵法为依据,以五代前的战例相印证,书列百目,着重论述了古代战争的作战原则和方法。它指出:用兵之道,以计为首,了解和分析敌我的实际情况,是制定用兵方略的前提。只有在计料已审之后出兵,,才能无往而不胜。
它认为: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强调因变制敌、灵活用兵,不同敌情采取不同作战方式。有胜利把握时,要采取进攻作战,无胜利把握时,则应采取防御作战;我众敌寡时,要分兵多路进击敌人,敌众我寡时,当合军以击之;对初来阵势未定之敌,要先以兵急击之,对阵严锋锐之敌,则候其阵久气衰起而击之;对人多粮少、外无救援的守城之敌,要缓攻,而对人少粮多、外有强援的守敌,则应速取,等等。
强调要采取各种巧妙手段惑敌、误敌,致敌有破灭之势而歼之。如,我强则示敌以弱,我弱则示敌以强;我欲远渡,示敌以近济,我欲近攻,则示敌以远击;敌强则卑辞厚礼,以骄其志,敌众则设虚形以分其势,敌贪婪则设饵以利诱之,敌之君臣和则遣谍者以间之,敌之邻国则交之以为己援;交战中,或惊前掩后,或声东而击西,使敌人不知其所备,以出奇制胜,等等。
还强调作战中要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认为这是实现以寡敌众,以弱胜强的重要因素。因此,主张若有形势便利之处,宜争先据之:山战须居高阜,谷战必依附山谷,水战须居上风、上流,泽战则应坚守环龟。并且,在不同地形、气候条件下作战,要采取不同的作战手段和战法:在丘陵山地对敌骑兵作战,要使用步兵;在平原旷野对敌步兵作战,要使用骑兵和战车;在干旱天候对营于草莽山林之敌,可采取火攻;而在风雪天气作战,则要乘敌不备,,潜兵击之,等等。
《百战奇法》对军事斗争中的对立统一关系,诸如强与弱、众与寡、攻与守、进与退、胜与败、安与危、利与害等,分篇立论,对比分析,说明相反相成的道理,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该书简明扼要,事理结合地论述用兵之道,颇具特色,有参考价值。但书中所反映的统治阶级企图靠战争进行掠夺的思想等内容,则是封建糟粕。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礼记
- 孝经
- 尔雅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旧五代史
- 金史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三朝北盟会编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吴越春秋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通典
- 传习录
- 三十六计
- 吴子
- 管子
- 商君书
- 天工开物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谱录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论衡
- 容斋随笔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官场现形记
- 狄公案
- 花月痕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龙城录
- 小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中说
- 知言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幽梦影
- 龙川别志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历史故事
- 诗词
- 先秦
- 南北朝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