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六 草部·芍药
释名
将离、梨食、白芍、余容、延。白者名金芍药,赤者名木芍药。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腹中虚痛。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夏月加黄芩五分,恶寒加肉桂一钱,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钱。
骨痛。用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后研细,装入布袋放在酒三升中泡五天。每次饮酒三合,一天三次。
脚气肿痛。用芍药六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白开水送下。
消渴。用白芍药、甘草,等分为末。每用一钱,水煎服。一日服三次。有特效。
鼻血不止。用芍药研细,每服两匙,水送下。
鼻血、咯血。用白芍药一两、犀角末二钱半,共研细,新水冲服一茶匙。血止为限。
崩中下血(小腹痛)。用芍药一两(炒黄)、柏圳六两(微炒)。每服二两,加水一升,煮成六合。又方:将上方中的两味药,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月经不停。用白芍药、香附子、熟艾叶各一钱半,水煎服。
赤白带长期不愈。用白芍药三两、干姜半两,锉碎黄,捣成末。每服二匙,空心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芍药炒黑,研为末,酒送服。
刀伤。用白芍药一两,熬黄,研细。每服二钱,酒或米汤送下。同时可用药末敷伤处。
木舌肿满。用赤芍药、甘草煎水热漱。
鱼骨鲠喉。用白芍药嚼细咽汁。
附方
芍药有赤、白两类。“赤芍药散邪”,故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白芍药益脾”,帮育养血剑阴,柔肝止痛。芍药民是妇科的常用药物。
- 推荐作品: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北史
- 辽史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蛮书
- 庐山记
- 史评
- 传习录
- 三字经
- 国语
- 近思录
- 吴子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慎子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葬法倒杖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吕氏春秋
- 墨子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独异志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知言
- 僧宝传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诗文评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文心雕龙
- 词曲
- 闲情偶寄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