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 谷部·大豆
释名
菽。角名荚,叶名藿,茎名萁。
气味
黑大豆:甘、平、无毒。
主治
黑大豆:
中风口歪。用大豆三升,熬熟,至微烟出,放入瓶中,泡酒五升。经过一天以上,服酒一升,厚盖被令稍稍出汗。如已噤口,可加独活半斤,微微捶破同泡酒中。产后亦宜照此服药以防风气,又消结血。
热毒攻眼,红痛、脸肿。用黑豆一升,分作十袋,沸汤中蒸过,交替着熨患处。
身面浮肿。用乌豆一升,加水五升煮成三升,再加酒五升,又煮成三升,分三次温服。不愈再服。又方:用乌豆煮至皮干,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腹中痞硬。用大豆半升、生姜作分,加水三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水痢不止。用大豆一升(炒过)、白术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米汤送下。
男子便血。用黑豆一升,炒焦,研为末,热酒淋过,去豆饮酒,极效。
一切下血。用黑豆在皂角汤中微浸,炒熟去皮,研为末,加炼猪油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陈米汤送下。
折伤、堕坠、瘀血在腹 。用大豆五升,加水一斗,煮汁成二升,一次服完。三服可愈。
牙齿疼痛。用黑豆煮酒,频频漱口。
胞衣不下。用大豆半升,加醇酒三升,煮成一升半,分三次服。
大豆皮:生用,治痘疮目翳;嚼烂,敷小儿尿灰疮。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易经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魏书
- 周书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明儒学案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近思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管子
- 商君书
- 棠阴比事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渊海子平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书目答问
- 梦溪笔谈
- 论衡
- 陶庵梦忆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避暑录话
- 山海经
- 儒林外史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十二楼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杨家将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白牡丹
- 春秋配
- 了凡四训
- 庄子
- 黄帝四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历史故事
- 南北朝
- 五代
- 宋代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