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谷部·稻
释名
杜、糯。(本草所指的稻,去指糯而言)。
气味
淘糯米水:甘、凉、无毒。
稻米:苦、温、无毒(一说味甘)。
主治
稻米:
霍乱烦渴。用糯米三合、水五升、蜜一合,研汁分服。或煮汁服。
消渴饮水。治方同上。
下痢禁口。用糯谷一程式,炒出白花,去壳,以姜汁拌湿,再炒为末。每服一匙,开水送下。三服即可止痢。
鼻血不止。用糯米微炒黄,研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同时少许入鼻中。此方名“独圣散”。
自汗不止。用糯米、小麦麸同炒,研为末。每服三钱,米汤送下。或煮猪肉蘸末食。
白带。用糙糯米、花椒等分,炒为末,加醋、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饭前服,醋汤送下。
胎动不安,下黄水。用糯米一合,黄芪、芎穷各五钱,加水一升煎成八合,分次服。
腰痛虚寒。用糯米二升,炒热装袋中,拴靠在腰痛处。另以八角茴香研酒内服。
淘糯米水:益气,止烦渴霍乱,解毒。
糯稻花:阴干后供擦牙、乌须的配方使用。
稻秆:
消渴饮水。取稻秆中心烧灰,每以开水泡灰一合,澄清后饮下。
喉痹肿痛。用稻草烧取墨烟,醋调吹鼻中或灌入喉中,吐出痰涎即愈。
下血成痔。用稻秆烧灰淋汁,热2浸洗三、五度,可愈。
汤火伤。用稻秆灰冷水中淘七遍,带湿摊伤处,药干即换。若是湿疮,则将稻秆灰淘后焙干,加油调涂。三、五次可愈。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左传
- 周礼
- 尔雅
- 公羊传
- 大学
- 匡谬正俗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旧唐书
- 南史
- 金史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晏子春秋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史评
- 史通
- 菜根谭
- 三字经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兵家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农桑辑要
- 神农本草经
- 洗冤集录
- 术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千字文
- 墨子
- 梦溪笔谈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十二楼
- 常言道
- 南游记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南史演义
- 独异志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道家
- 列子
- 文始真经
- 古文观止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