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果部·安石榴
释名
若榴、丹若、金罂。
气味
甘石榴:苦、酸、温、涩、无毒。
酸石榴:酸温、涩、无毒。
酸榴皮:酸、温、涩、无毒。
酸榴根:酸、温、涩、无毒。
主治
甘石榴:咽喉燥渴,杀虫。
酸石榴:
肠滑久痢。有石榴一个,煅烟尽,出火毒一夜,研为末,以酸榴一块煎汤送下,神效无比。此方名:“黑神散”。
久泻不止。治方同上。
小便不禁。用酸石榴烧存性,无石榴时,可用枝烧灰代替。每服二钱,用柏白皮切、焙四钱,煎激发一碗,加入榴灰再煎至八成,空心温服。晚上再服一次。
酸榴皮:
赤白痢下。用酸榴皮炙黄为末,加枣肉或粟米饭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如觉寒滑,可加附子、赤石脂各一倍。
久痢久泻。用陈酸榴皮,焙、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有特效。
疔肿恶毒。以针刺肿毒四围,疮上盖石榴皮,四围贴一圈面,艾灸患处,以痛为度。灸后在疔上撒榴末,包裹好,隔夜能将诃根拔出。
肚子肚生疮(黄水浸淫,痒痛溃烂)。用酸榴皮煎汤,冷定后,每日搽洗,直至病愈。
酸榴根:
蛔虫病。有酸榴根一把,洗锉,加水三升煎取半碗,五更时温服尽,当打下虫一大团,虫患自此根绝。可食粥补身体。
女子经闭。用酸榴根一把炙干。加水二大宛浓煎为一碗,空心服。未通再服。
赤白下痢。治方同上。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礼记
- 孝经
- 易传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魏书
- 旧五代史
- 金史
- 梁书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东观奏记
- 明儒学案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岭外代答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医家
- 齐民要术
- 本草纲目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风俗演义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红楼梦
- 醒世恒言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开辟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心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抱朴子
- 黄庭经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古文观止
- 伯牙琴
- 桃花扇
- 历史故事
- 诗词
- 南北朝
- 元代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