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果部·枣
气味
甘、辛、热、无毒。
主治
调和胃气。用干枣去核,缓火烤燥,研为末,加少量生姜末,开水送服。
反胃吐食。用大枣一枚去核,加斑蝥一个去头翅,一起煨熟,去斑蝥,空心服,开水送下。
伤寒病后,口干咽痛、喜唾。用大枣二十枚、乌梅十枚,捣烂,加蜜做成丸仓,口含咽汁,甚效。
妇女脏燥(悲伤欲器,精神不正常)。用大枣十枚、小麦一升、甘草二两、合并后每取一两小煎服。此方名“大枣汤”,亦补脾气。
大便燥塞。有大枣一枚去核,加轻粉半钱入枣中,煨熟服,枣汤送下。
烦闷不眠。用大枣十四枚、葱白七根,加水三程式煮成一升,一次服下。
上气咳嗽。用枣二十枚,去核,以酥四两,微火煎,倒入枣肉中渍尽酥,取枣收存。常含一枚,微微咽汁。
肺疽吐血。用红枣(连核烧存性)、面药煎(煅过),等分为还想。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耳聋鼻塞。取大枣十五枚(去皮、核)、蓖麻子三百枚(去皮),一起捣碎,棉裹塞耳鼻,一天一次,经一个多月,即可闻声音和辩香自。先治耳,后治鼻,不可并塞。
诸疮久溃。用枣膏三程式煎水频洗 。
心气痛。一个乌梅二个枣,七枚杏仁一处捣,男酒女醋送下之,在害心疼直到老。
- 推荐作品:
- 集
- 仪礼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史记
- 后汉书
- 旧唐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明夷待访录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商君书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术数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艺术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风俗演义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花月痕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前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小五义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了凡四训
- 老子
- 神仙传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诗词
- 唐代
- 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