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一 木部·竹
气味
竹叶(堇竹叶):苦、平、无毒;
竹叶(淡竹叶):辛、平、大寒、无毒;;
竹叶(苦竹叶):苦、冷、无毒。;
竹茹(淡竹茹):甘、微寒、无毒;
竹沥(淡竹沥):甘、大寒、无毒。
主治
竹叶:
上气发热(急热之后饮冷水所引起)。用竹叶三斤、桔皮三两,加水一斗,煮成五升,细细饮服。三天服一剂。
时行发黄。用竹叶五升(切细)、小麦七升、石膏三两,加水一斗半,煮取七升,细细饮服。服尽一剂可愈。
牙齿出血。用淡竹叶煎浓汁含漱。
脱肛不收。用淡竹叶煎浓汁热洗。
不儿头疮、耳疮、疥癣。用苦竹叶烧为还想,调猪胆涂搽。
竹茹:
伤寒劳复,卵肿股痛。用竹茹一升,加水三升,煮沸几次后,服汁。
妇女劳复(病初愈因过劳复发,热气冲胸,手足抽搐,状如中风)。用淡竹茹半斤、栝楼二两、加水二升,煎成一升,分二次服下。
妇女损胎(孕八、九月时,或跌伤,或惊伤,心痛)。用竹茹五两,加酒一升,煎成五合服下。
月经不净。用竹茹微炙,研为末。每服三钱,加水一碗煎服。
小儿热痛,口噤体热。用竹茹三两、加醋三升,煎成一升。每服一合。
跌打内伤(血在胸背,胁中刺痛)。用竹茹、乱发各一团,炭火炙煎为末,加酒一升,煮开三次服下。三服可愈。
竹沥:
中风口噤。用竹沥、姜汁等于发,每日饮服。
产后中风、口噤、身直、面青,手足反张。以竹沥饮一、二升,即苏。
小和伤寒。用淡竹沥、葛根汁各六合,令慢慢饮服。
小儿狂语,夜后便发。用竹沥夜服二合。
妇女胎动(妊娠为房事所动,因绝)。用竹沥一程式,饮服立愈。
消渴尿多。频饮竹沥,数日可愈。
咳嗽肺痿(咳逆短气、胸中有声、吐脓痰,有臭味)。有淡竹沥一合服下。一天服三、五次,以愈为度。
产后虚汗。用淡竹沥三合,温服。过一会,再服一次。
目赤 痛。眼不得开。用苦竹沥五合、黄连二分,棉裹浸一宿,频频点眼,令热泪出。
突然牙痛。用苦竹烧一头,另一头出汗,取汁涂痛处。
- 推荐作品:
- 史
- 尚书
- 孝经
- 论语
- 易经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齐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平宋录
- 吴越春秋
- 地理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太白阴经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食疗本草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海上花列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刘公案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无量寿经
- 道家
- 阴符经
- 抱朴子
- 神仙传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词源
- 先秦
- 五代
- 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