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禽部·寒号虫
释名
独舂。屎名五灵脂。
气味
(五灵脂)甘、温、无毒。
主治
心腹痛及小肠疝气(包括妇女妊娠期间及产后心痛、小腹痛、血气痛等症)。用五灵脂、蒲黄,等分研末,以醋二杯调末成膏,加水一碗,煎至七成,乘热服下。痛未止,可再服。以酒代醋亦可,或有醋、糊和药末为丸,童便和酒送服。此方名“失笑散”。
产后恶露不快,腰腹疼痛。或月经不调,久有瘀血。用五灵脂(水淘净,炒为末)一两,以好米醋调稀,慢火熬成膏,加蒲黄末调成丸子,如龙眼大。每服一丸,用水与童便各半碗,煎至七成后温服。再服,恶露即下。如是血块或闭经可用丸药磨酒服。此方甸“紫金丸”。
男子脾积气痛。女子血崩诸痛。用水飞过的五灵脂炒干,待烟尽,研为末。每取一钱,温酒调服。有此药气味怪,很难吃,炒存性较好。此方名“灵脂散”。如将药末用酒、水童便煎服。则名“抽刀散”,治产后心、腹、胁、肋、腰、胯等处疼痛。能散恶血。
产后血晕,不知人事。用五灵脂二两,半生米炒,研为末。每服一钱,水调下。如口紧闭,可拔开灌药,入喉即愈。
小儿蛔虫病。用五灵指末二钱、灵矾(火飞)半钱,每取一钱,加水一碗,煎至五成温服。有虫吐出即愈。
月经不止。用五灵脂炒干,待烟尽,研为末。每取二钱,加当归二片,投酒一碗中煎至六成,乘热服,三、五次后可见效。
血崩。用五灵脂十两,研为末,加水五碗,煎成三碗,支渣,再煎为膏,加神曲末二两,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极效。又方:用五灵脂烧过,研为末。另以铁器烧红淬酒,将此酒调药服。
吐血呕血。用五灵脂一两、卢荟三钱,共研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二丸,将浆水化下。又方:治血行入胃,吐不止。用五灵脂一两、黄芪半两,共研为末,水磅服二钱。
化食消气。用五灵脂一两、木香半两、巴豆四十枚(煨熟,去油),共研为末,加糊做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丸,开水送下。
消渴饮水。用五灵脂、黑豆(去皮),等分为末。每服三钱,冬瓜皮汤送下(无皮,用叶亦可)。一天服二次。不可更服热药,可服八味丸(去附子,加五味子)。若只是小渴,服此方二、三服即止。此方名“竹笼散”
手足冷麻。用五灵脂二两、没药一两、乳香半两、川乌头一两半(炮,去皮),共研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用一丸,以生姜温酒磨服。
骨年肿痛。用五灵脂、白芨各一两、乳香、没药各三钱,共研为末,以生姜温酒磨服。
损伤接骨。用五灵脂一两、茴香一钱,共研为末。先将乳香末敷在极痛处,再在药上含沙射影小黄米粥,然后把上述配好的药末撒盖在粥上,随即用木块夹定。三、五日后可见效。
咳嗽肺胀。有重型灵脂二两、胡桃仁八个、柏子仁半两,共研匀,滴水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甘草汤送下。此方名“皱肺丸”。
痰血凝结。用五灵脂(水飞)、半夏(汤泡),等分为末,姜汁浸过,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水送下。
目生浮翳。用五灵脂、海螵蛸。等分为末,每日以熟猪肝蘸末吃。
虫、蛇咬伤。用五灵脂末涂搽,立愈。
附方
寒号虫并非禽类,应属哺乳动物中的啮齿目、鼯鼠科。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左传
- 论语
- 中庸
- 史记
- 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周书
- 梁书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明儒学案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读通鉴论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潜夫论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朱子家训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太平御览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夷坚志
- 荡寇志
- 说岳全传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中说
- 文始真经
- 刘子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词曲
- 牡丹亭
- 魏晋
- 唐代
- 五代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