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卷上·五等虚实
凡看病要审元气虚实,实者不药自愈,虚者即当服药,灸关元穴以固性命。若以温平药,亦难取效,淹延时日,渐成大病。(温平之药,近世所尚,旁人称其稳当,医士习于两岐,及至变成大病,惶急错投,误而又误。总由识见不真,遂尔因循贻害。)
虚病多般,大略分为五种,有平气、微虚、甚虚、将脱、已脱之别。平气者,邪气与元气相等,正可敌邪,只以温平药调理,缓缓而愈,如补中益气、小柴胡、八物汤是也。微虚者,邪气旺,正气不能敌之,须服辛温散邪之药,当补助元气,使邪气易伏,宜荜澄茄散、全真丹、来复丹、理中丸、姜附汤之类是也。甚虚者,元气大衰则成大病,须用辛热之药,浓味之剂,大助元阳,不暇攻病也。《经》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即官桂、附子、鹿茸、河车之类是也。
将脱者,元气将脱也,尚有丝毫元气未尽,唯六脉尚有些小胃气,命若悬丝,生死立待,此际非寻常药饵所能救,须灸气海,丹田、关元各三百壮,固其脾肾。夫脾为五脏之母,肾为一身之根。故伤寒必诊太溪、冲阳,二脉者,即脾肾根本之脉也。此脉若存则人不死,故尚可灸,内服保元丹、独骸大丹、保命延寿丹,或可保其性命。(单顾脾肾,乃先生学力大有根柢之论,盖肾为先天之原,脾为后天之本,资生资始,莫不由兹,故病虽甚而二脉中有一脉未散,扶之尚可延生。)若已脱则真气已离,脉无胃气,虽灸千壮,亦无用矣。(此五种证当于平时细心探讨,自然随机应变不致差讹。近世之医多尚寒凉,专行克伐,致使平气变虚,虚证变脱,及至三焦失运,神气改常,出入道乖,升降机息,而犹执邪气未尽,火热未除之说,朝凉暮削,不死不休,良可悲痛!)
- 推荐作品:
- 集
- 周礼
- 孟子
- 中庸
- 匡谬正俗
- 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东京梦华录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三字经
- 荀子
- 国语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兵法二十四篇
- 韩非子
- 商君书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黄帝内经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三命通会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墨子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人物志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太平广记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说岳全传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总集
- 昭明文选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长生殿
- 两汉
- 魏晋
- 元代
- 明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