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卷上·忌用转下
《内经》并无转下之说,止言发散,又止言辛甘发散为阳。辛温之药达表则自然汗散,攻里则自然开通。(据先生之论谓辛甘发散为阳,故表邪解而里自和,非辛甘能攻里也,后人当活看。)非若寒苦之药,动人脏腑,泄人元气也。夫巴豆、硝黄之类能直穿脏腑,非大积大聚,元气壮实者,不敢轻用。今之庸医不问虚实,动辄便行转下,以泄六腑各气,转生他证。重则脾胃渐衰,不进饮食,肌肉消瘦而死。又俗云∶春行夏补,至秋时须服通行药数剂,以泄夏月积热,此语甚讹。(俗医惯将此数语印人耳目,夫《内经》四时调养生长收藏之道,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法,何等圆活,而愚人执守一说,不肯精求《灵》、《素》,良可慨也!)
夫热在内,自然从五脏六腑及大小便中泄出。若以凉药泄热,吾恐热气未去一分,而元气已衰九分。尝观服转药一剂,则有五七日饮食脾胃不能复旧。况乎三焦暖热方能腐熟水谷,若一刻无火则肌肤冰冷,阳气脱尽而死矣。故《内经》止有沉寒痼冷之论,未有积热纯阳之说。纵然积热为病,一服转下便可解救。若阴寒为病,则四肢逆冷,死在须臾。古人立法,若狂言妄语,逾垣上屋诸大热证,亦要论其大便如何。数日不出者,有燥屎也,方下之,若大便如常,即不可下。(狂言妄语,逾垣上屋,自是热证,然有一种面青脉急,或面黑脉微,手足厥冷者,又属阴证。此系无附之阳,必死之证,若治之早或有生者。)
今人于并无以上热证,而亦概用寒凉转下,必欲尽去其热,吾不知将以何为生气。夫人身无热则阳气尽矣。此河间、丹溪遗讹后世,业医者不可以不察此弊也。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仪礼
- 尔雅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史记
- 明史
- 宋史
- 旧唐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奉天录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吴船录
- 庐山记
- 通典
- 传习录
- 荀子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将苑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何博士备论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茶经
- 格言联璧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山海经
- 聊斋志异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鬼神传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了凡四训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别集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文心雕龙
- 词源
- 诗人玉屑
- 历史故事
- 南北朝
- 元代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