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译文
诗要另有一种特殊的才能,这和多读书有学问没有什么关系;诗要另有一种意趣,它是抽象说理所达不到的。可是古人没有不多读书做学问,不多通晓人情物理的。所谓不运用逻辑推理,不把话说尽而有言外之意,才是上等的。诗,是吟咏内心情志的。
盛唐的诗人着重在诗的意趣,有如羚羊挂角,没有踪迹可求。所以他们诗歌的高妙处透彻玲珑,难以直接把握,好象空中的音响,形貌的色采,水中的月亮,镜中的形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对这个问题作特别的理解,于是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以这样的方法来作诗,哪里是不下工夫,却终究不如古人的诗。大概在一唱三叹的婉转悠长的韵味方面,有所欠缺吧。而且他们的作品多致力于使用典实,不讲求神韵情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全篇读完,也不知主旨何在。他们的末流更严重,叫噪怒张,大大违背了忠厚的传统,几乎以谩骂攻讦为诗。诗到了这种地步,可说是一次厄运,可说是诗的不幸了。
那么近代的诗就没有可取的吗? 回答说,有可取的,我取那些合于古人的作品罢了。本朝初期的诗还在沿袭唐人:王禹偁学白居易,杨亿、刘筠学李商隐,盛度学韦应物,欧阳修学韩愈古诗,梅尧臣学唐人平淡的诗风。到了苏轼、黄庭坚,才按照自己的法式来写诗,学唐人的诗风才变了。黄庭坚在字句上更下了很深的工夫,他那套诗法后来很盛行,海内称为江西诗派。近世赵紫芝、翁灵舒等人,唯独喜欢贾岛、姚合的诗,又稍稍接近清苦的诗风。江湖派诗人大多仿效这种诗体,,一时自称是唐诗的正宗,不知道他们只是进入声闻、辟支的小乘境地,哪里象盛唐诸公达到了大乘正法的境地呢!
唉!正法已经很久不传了。唐诗的理论没有大力倡导,唐诗创作的真谛却是明白的。现今既然提倡江西诗派就是诗正宗,那么学诗的人就会认为唐诗不过只是这个样子,这不是诗发展的又一不幸吗! 所以我不自量力,从而定下诗的宗旨,而且借禅理来作比喻,推求汉魏以来诗歌的本源,而断然地认定应当以盛唐为法。即使会得罪当世的君子,也是不退避的。
- 推荐作品:
- 尚书
- 仪礼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周书
- 北史
- 北齐书
- 西夏书事
- 过江七事
- 战国策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通典
- 国语
- 三十六计
- 司马法
- 武经总要
- 管子
- 商君书
- 黄帝内经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幽明录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狄公案
- 花月痕
- 三遂平妖传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