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修身篇·致九弟·做人须要有恒心
沅甫九弟左右:
十二日正七、有十归,接弟信,备悉一切。定湘营既至三曲滩,其营官成章鉴亦武弁中之不可多得者,弟可与之款接。来书谓“意趣不在此,则兴会索然”,此却大不可。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我生平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校当翰林时,应留心诗字,则好涉猎他书,以纷其志;读性理书时,则杂以诗文各集,以歧其趋。在六部时,又不甚实力讲求公事。在外带兵,又不能竭力专治军事,或读书写字以乱其志意。坐是垂老而百无一成,即水军一事,亦掘井九仞而不及泉弟当以为鉴戒。
现在带勇,即埋头尽力以求带勇之法,早夜孽孽,日所思,夜所梦,舍带勇以外则一概不管。不可又想读书,又想中举,又想作州县,纷纷扰扰,千头万绪,将来又蹈我之覆辙,百无一成,悔之晚矣。
带勇之法,以体察人才为第一,整顿营规、讲求战守次之,《得胜歌》中各条,一一皆宜详求。至于口粮一事,不宜过于忧虑,不可时常发禀。弟章既得楚局每月六千,又得江局月二三千,便是极好境遇。李希庵十二来家,言迪庵意欲帮弟饷万金。又余有浙盐赢馀万五千两在江省,昨盐局专丁前来禀沟,余嘱其解交藩库充饷,将来此款或可酌解弟营,但弟不宜指请耳。
饷项既不劳心,全剧精神讲求前者数事,行有馀力则联络各营,款接绅士。身体虽弱,却不宜过于爱惜。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每日作事愈多,则夜间临睡愈快活。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前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凡此,皆因弟兴会索然之言而切戒之者也。
弟宜以李迪庵为法,不慌不忙,盈科后进,到八九个月后,必有一番回甘滋味出来。余生平坐无恒流弊极大,今老矣,不能不教诫吾弟吾子。
邓先生品学极好,甲三八股文有长进,亦山先生亦请邓改文。亦山教书严肃,学生甚为畏惮。吾家戏言戏动积习,明年喜在家,当与两先生尽改之。
下游镇江、瓜洲同日克夏,金陵指日可克。厚庵放闽中提督,已赴金陵会剿,准其专招奏事。九江亦即日可复。大约军事在吉安、抚、建等府结局,贤弟勉之。
吾为其始,弟善其终,实有厚望。若稍参以客气,将以鼓志,则不能为我增气也。
营中哨队请人气尚完固否?下次祈书及。(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 推荐作品:
- 尔雅
- 公羊传
- 白虎通义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周书
- 北史
- 辽史
- 陈书
- 编年史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万历野获编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兵法二十四篇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慎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肘后备急方
- 神相全编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园冶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池北偶谈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济公全传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独异志
- 开辟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中说
- 道家
- 黄帝四经
- 别集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诗词
- 明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