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为政篇·禀叔父母·报告升翰林院侍读学士
侄国藩谨启
叔父母大八万福金安。廿三日四弟六弟到京,体气如常。廿四日,是上御门,侄得升翰林院侍读学士。不过四五次,在京各官缺出,此时未经放人者,则侯御门时特简放,以示爵人于朝,与众共之意。侄三次阈官,皆御门时特擢,天恩高厚,不知所报。便合室平安,身上疮癣,尚末尽净,惟面上于半月内全好,故谢恩召见,不到陨越以贻羞,此尤大幸也!
前次写信回家,内有寄家毅然宗太一封,言由长沙金年伯家送去心斋之母奠仪三十金,此项本罗苏溪寄者,托侄转交,则毅然伯家莫分必须家中赴紧办出付去,万不可失信。谢兴歧曾借去银三十两,若还来甚好,或本还,求哝中另行只法。’又黄麓西借侄银二十两,亦闻家中已收,倒在家借银与人颇多,倒不写信告家中者,则家中亦不必收龋盖在外与居乡不同,居乡者紧守银钱,自可致富。在外者有紧有极,有发有收,所谓大门无出,二门亦无人,余仗名声好,仍扯得活,若名声不好,专靠自己收藏之银,则不过呈年,即用尽矣。以后外人借侄银者,仍使送还京中,家中不必收龋去年蔡朝士曾借侄钱三十千,侄已应允作文昌阁捐项,家中亦不必收龋盖侄言不信,则日后虽吸求于人,人谁管应哉?于侄银钱之间,但求四处活动,望堂上大人谅之。
又闻四弟六弟言,父亲大人近来常到省嚅县城,曾为蒋市街曾家说坟山呈,长寿庵和尚说命案事,此虽积德之举,针亦是干预公事,侄现在京四品,外放即是臬司。凡乡绅管公事,地方官应酬,心中宣部鄙薄,设或敢于侮慢,则侄(面见)然为官,而不能克亲之受辱,其负疚当何如耶?以后无论何事,望劝父亲总不到县,总不管事,虽纳税正供,使人至县。伏求堂上大人鉴此苦心,任时时挂念独此耳。侄谨启。(道光二十五年十月初一日)
- 推荐作品:
- 尚书
- 周礼
- 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宋史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梁书
- 辽史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松漠纪闻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评
- 国语
- 兵家
- 素书
- 三略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邓析子
- 术数
- 三命通会
- 葬法倒杖
- 谱录
- 茶经
- 千字文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人物志
- 太平御览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南北史演义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白牡丹
- 独异志
- 隋唐两朝志传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尹文子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
- 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