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曾国藩家书》共收录曾国藩家书435通,其中《与祖父书》14通,《与父母书》48通,《与叔父书》9通,《与弟书》249通,《教子书》115通;另附《致夫人书》、《教侄书》等7通,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
在为人处世上,曾国藩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他在致其弟信中说:吾自信亦笃实人,只为阅历世途,饱更事变,略参些机权作用,便把自家学坏了!贤弟此刻在外,亦急需将笃实复还,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日趋日下也。至于坚忍功夫,曾国藩可算修炼到了极点。他说: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曾国藩崇尚坚忍实干,不仅在得意时埋头苦干,尤其是在失意时绝不灰心,他在安慰其弟曾国荃连吃两次败仗的信中说:另起炉灶,重开世界,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费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徒然自馁也。
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他在家书中写道: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弟每用一钱,均须三思,诸弟在家,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他希望后代兢兢业业,努力治学。他常对子女说,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他还说,门第太盛则会出事端,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子孙不肖留亦无用,子孙图强,也不愁没饭吃,这就是他所谓的盈虚消长的道理。
在治军用人方面,曾国藩对于武器和人的关系,他认为用兵之道,在人不在器,攻杀之要在人而不在兵。在军队治理上主张以礼治军:带勇之法,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我辈带兵勇,如父兄带子弟一般,无银钱,无保举,尚是小事,切不可使他扰民而坏品行,因嫖赌洋烟而坏身体,个个学好,人人成材。为使官兵严守纪律,爱护百姓,曾国藩亲做《爱民歌》以劝导官兵。
在战略战术上,他认为战争乃死生大事,应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在用人上,讲求仁孝,血诚原则,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选人标准是崇实黜浮,力杜工巧之风,因而石达开说曾国藩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曾国藩的幕府就是一所人才培训基地,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华蘅芳等都在其左右共事。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仪礼
- 论语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子夏易传
- 新唐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英雄记
- 东京梦华录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春秋繁露
- 吴子
- 司马法
- 武经总要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慎子
- 农家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疑龙经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齐东野语
- 小说家
- 水浒传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了凡四训
- 列子
- 抱朴子
- 亢仓子
- 刘子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龙川别志
- 桃花扇
- 南北朝
- 五代
- 元代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