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姚察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南朝历史学家。
姚思廉
姚思廉字简之,本名简,以字行,雍州万年人。父姚察,在梁朝以文才著称。陈时任吏部尚书,领大著作。
陈灭后入隋,任秘书丞,隋文帝杨坚命他继续修撰早已着手的梁、陈两代历史。史称其学兼儒史,见重于三代。
大业二年姚察死,遗嘱思廉继续完成这两部史书。贞观初,姚思廉任著作郎、弘文馆学士。后官至散骑常侍。三年,奉诏撰梁、陈二史。
姚察及姚思廉父子虽为史学家,但都有较深厚的文字素养,于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简洁朴素,力戒追求辞藻的华丽与浮泛,继承了司马迁及班固的文风与笔法,在南朝诸史中是难能可贵的。唐姚思廉奉敕撰。刘知几《史通》谓贞观初,思廉奉诏撰成二史,弥历九载,方始毕功。而曾巩《校上序》谓姚察录梁、陈之事,其书未就,属子思廉继其业。
武德五年,思廉受诏为《陈书》。贞观三年,论撰於秘书内省。十年正月壬子,始上之。是思廉编缉之功,固不止於九载矣。知几又谓《陈史》初有顾野王、傅縡各为撰史学士,太建初中书郎陆琼续撰诸篇,姚察就加删改。是察之修史,实兼采三家。考《隋书·经籍志》有顾野王《陈书》三卷、傅縡《陈书》三卷、陆琼《陈书》四十二卷,殆即察所据之本。而思廉为《傅縡》、《陆琼》传详述撰著,独不言其修史,篇第殊为疏略。至《顾野王传》,称其撰《国史纪传》二百卷,,与《隋志》卷帙不符。则疑《隋志》舛讹,思廉所记得其真也。《察传》见二十七卷,载其撰梁、陈二史事甚详。是书为奉诏所修,不同私撰。故不用《序传》之例,无庸以变古为嫌。
惟察陈亡入隋,为秘书丞、北绛郡开国公,与同时江总、袁宪诸人并稽首新朝,历践华秩,而仍列传於《陈书》。揆以史例,失限断矣。且江总何人,乃取与其父合传,尤属自污。观李商隐《赠杜牧诗》有前身应是梁江总句,乃借以相誉。岂总之为人,唐时尚未论定耶?书中惟二卷、三卷题陈吏部尚书姚察,他卷则俱称史臣。盖察先纂《梁书》,此书仅成二卷,其馀皆思廉所补撰。今读其列传,体例秩然,出於一手。不似《梁书》之参差,亦以此也。,惟其中记传年月,间有牴牾,不能不谓之疵累。然诸史皆然,亦不能独责此书矣。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孟子
- 尔雅
- 笠翁对韵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辽史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靖康传信录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庐山记
- 史通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葬书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墨子
- 百家姓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清代名人轶事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搜神后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剪灯新话
- 子不语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老子
- 庄子
- 古文观止
- 幽梦影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桃花扇
- 宋代
- 金朝
- 元代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