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大孝第五十二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
公明仪问於曾子曰:“夫子可谓孝乎?”曾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君子之所谓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以道。参直养者也,安能为孝乎?身者,亲之遗体也。行亲之遗体,敢不敬乎?故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乎身,敢不敬乎?故烹熟鲜香,尝而进之,非孝也,养也。君子之所谓孝者,国人皆称愿焉,曰:‘幸哉!有子如此!’所谓孝也。民之本教曰孝,其行之曰养。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久,为难。久,可能也;卒,为难。父母既殁,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也。
夫仁者,仁此者也;义者,宣此者也;忠者,中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礼者,体此者也;行者,行此者也;彊者,彊此者也;乐自顺此生,刑自反此作。
夫孝者,天下之大经也。夫孝置之而塞於天地,衡之而衡於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孝有三:大孝不匮,中孝用劳,小孝用力。博施备物,可谓不匮矣。尊仁安义,可谓用劳矣。慈爱忘劳,可谓用力矣。
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惧而无怨;父母有过,谏而不逆;父母既殁,以哀,祀之加之;如此,谓礼终矣。”
乐正子春,下堂而伤其足,伤瘳,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弟子问曰:"夫子伤足,瘳矣,数月不出,犹有忧色,何也?"乐正子春曰:"善!如尔之问也。吾闻之曾子,曾子闻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矣。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可谓全矣。故君子顷步之不敢忘也。’今予忘夫孝之道矣,予是以有忧色。故君子一举足不敢忘父母,一出言不敢忘父母。一举足不敢忘父母,故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也。一出言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及於己,然后不辱其身,不忧其亲,则可谓孝矣。草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 推荐作品:
- 史
- 左传
- 尔雅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明史
- 隋书
- 北齐书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传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武林旧事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通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韩非子
- 慎子
- 邓析子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医学源流论
- 葬书
- 天玉经
- 艺舟双楫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儒林外史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孽海花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西汉演义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黄庭经
- 太玄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呻吟语
- 日知录
- 伯牙琴
- 宋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