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察第四十六
孔子曰:“君子之道譬犹防与?夫礼之塞,乱之所从生也;犹防之塞,水之所从来也。故以旧防为无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故昏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乡饮酒之礼废,则长幼之序失,而争斗之狱繁矣。聘射之礼废,则诸侯之行恶,而盈溢之败起矣。丧祭之礼废,则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之礼众矣。
凡人之知,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
若夫庆赏以劝善,刑罚以惩恶,先王执此之正,坚如金石,行此之信,顺如四时;处此之功,无私如天地尔,岂顾不用哉?然如曰礼云礼云,贵绝恶于未萌、而起信于微眇,使民日从善远罪而不自知也。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此之谓也。
为人主计者,莫如安审取舍。取舍之极,定于内;安危之萌,应于外。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然,不可不察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而人之所行,各在其取舍。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刑罚积而民怨倍,礼义积而民和亲。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之善者异。或导之以德教,或欧之以法令。导之以德教者,德教行而民康乐;欧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哀戚。哀乐之感,祸福之应也。
我以为秦王之欲尊宗庙而安子孙,与汤武同。然则如汤武能广大其德,久长其后,行五百岁而不失;秦王亦欲至是,而不能持天下十余年,即大败之。此无佗故也,汤武之定取舍审,而秦王之定取舍不审也。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之千里。”取舍之谓也。然则为人主师傅者,不可不日夜明此。
问:“为天下如何?”曰:“天下,器也。今人之置器,置诸安处则安,置诸危处则危;而天下之情,与器无以异,在天子所置尔。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而德泽洽,禽兽草木广育,被蛮貊四夷,累子孙十余世,历年久五六百岁,此天下之所共闻也。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德泽无一有,而怨毒盈世,民憎恶如仇雠,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夫用仁义礼乐为天下者,行五六百岁犹存;用法令为天下者,十余年即亡;是非明
大验乎?人言曰:‘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妄言。’今子或言礼义之不如法令,教化之不如刑罚。人主胡不承殷周秦事以观之乎?”
- 推荐作品:
- 尚书
- 左传
- 谷梁传
- 大学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华阳国志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幼学琼林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三略
- 将苑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慎子
- 农家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濒湖脉学
- 扁鹊心书
- 术数
- 渊海子平
- 神峰通考
- 古画品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三国演义
- 儒林外史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三刻拍案惊奇
- 杨家将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小五义
- 小八义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毛公案
- 心经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词
- 五代
- 清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