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荡寇志 > 正文 >>

创作背景

俞仲华的父亲是一名军官。远在嘉庆中叶,俞仲华就跟随他父亲的剿匪官军,镇压广东珠压城的黎族人民起义。道光初年,俞仲华又随其父在桂阳,利用收买的办法,镇压了梁得宽、罗帼瑞为首的农民起义,获首百余人,把梁得宽立毙杖下,毁其器械,夷其巢穴,除其强梗。接着,他又参加了对南方以赵金龙为首的瑶族人民大起义的围剿。我们知道,赵金龙领导的瑶族人民起义发生于清道光十一年,范围遍及楚、粤、桂三省瑶族地区,实际上是汉、瑶、,侗等民族掀起的一次联合反抗清朝封建统治者的起义。最初,朝廷派湖南提督海凌阿等带兵去镇压,为起义军击败。道光十二年,清廷又调遣五省兵力联合围剿,俞仲华亦负羽从戎从征瑶变。不久,起义军被血腥镇压,俞仲华也被清廷大加赏赐,得了功名。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的加紧入侵中国,反清运动此起彼伏,这时,俞仲华已回到浙江,在杭州行医。道光二十二年海疆戒严,他又因献策军门,备城战守器械,鉴赏于刘玉玻抚军俞仲华屡次参加的这些镇压各地人民起义的活动,,正是他创作《荡寇志》这部反动小说的生活源泉。

俞仲华于道光六年开始《荡寇志》的写作。其中,几度因参加镇压人民起义的活动而搁笔,直到道光二十七年这部小说才初步定稿,前后历时22年。但俞仲华未遑修饰而殁,又经其子俞龙光代为修润,于道光二十九年刻板问世。俞仲华竭尽其半生心血来写《荡寇志》,是有其鲜明的目的性的。原来他对当时不断发生的民变极为不满。他13岁便熟读《水浒》。在他看来,,当时人心之所以败坏,农民起义之所以此起彼伏,是由于《水浒》淫词邪说,坏人心术所致。他深感《水浒》在民间的深远影响,认为此书若容他存留人间,成何事体?莫道小说闲书不管紧要,须知越是小说闲书,越是传播的快;茶坊酒肆,月下灯前,人人喜说,个个爱听。他也看到《水浒》既已刊刻行世,已不能禁止他。这样,他不惜镂心呕血,用尽半生精力写成《荡寇志》这部反动小说,来与《水浒》相抗衡,,以挽救世道人心,为摇摇欲坠的封建王朝效劳。

《荡寇志》作于道光六年至二十七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