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大唐西域记 > 正文 >>

创作背景

由于隋朝末年统治者滥用民力,国力亏虚,突厥乘机威胁中原,直到唐初的李渊,也不得不屈从于突厥。唐太宗这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自然要彻底雪耻,他决心消灭西突厥割据势力,统一西域并发展与中亚、南亚和西亚各国的交往,为此必须了解西域一带的地理、人情。

13岁时,玄奘立志远绍如来,近光遗法,从此遁入空门。当时社会的佛学氛围浓厚,玄奘天资聪颖,很快就脱颖而出。后来,玄奘修行的净土寺因战乱而不再适合修行,玄奘只好离开洛阳四处游历,先后到成都、长安、扬州、苏州等地,遍访名师,最后又到长安问师于法常、僧辩两位大师。当时,玄奘的佛学修养已经非常深厚,令长安的高僧刮目相看,人们都称他为佛门千里驹。

然而,随着学业的长进,玄奘心中的困惑也越来越多,而这些疑惑又并非国内佛典和大师所能解决,于是他下定决心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去求经学法。

唐太宗贞观元年,迟迟等不到朝廷批文的玄奘决定只身到印度求取真经。他从长安出发,开始了西行求经之旅。一路上,玄奘历经千辛万苦,多次陷入绝境,最终到达了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在那里留学5年,之后又周游印度。当地的僧人十分敬仰他的人品学识,戒日王还专门为他召开了辩法大会,他的名气因此越来越大。人们都希望他留在印度,然而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回了国。

贞观十七年春,玄奘谢绝了印度众僧的挽留,携带657部佛经回国。两年后,他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首都长安。玄奘此行,历时19年,行程5万里,是一次伟大的旅行。

回到长安后,玄奘受到盛大欢迎,唐太宗召见了他,对他的才学十分赏识,命令宰相房玄龄选取高僧,协助玄奘翻译佛经。唐太宗还敦促他将在西域的所见所闻撰写成书,于是由玄奘口述,弟子辩机执笔的《大唐西域记》一书在贞观二十年问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