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九章
【原文】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注释】
①之:即“于”,对于。辟:偏颇,偏向。
②哀矜:同情,怜悯。
③敖,骄做。惰:怠慢。
④硕:大,肥壮。
【译文】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赏析】
在这里,修养自身的关键是克服感情上的偏私:正己,然后正人。
儒学的进修阶梯由年向外展开,这里是中间过渡的一环。在此之前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在个体自身进行,在此之后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开始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家庭走向社会,从独善其身转向兼善天下。当然,其程序仍然是由内逐步外推:首先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家庭和家族,然后才依次是国家。天下。
正因为首先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家(家庭和家族),所以才有一个首当其冲的克服感情偏私的问题。
中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
美国人说,“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
德国人说:“人无国王、庶民之分,只要家有和平,便是最幸福的人。”
法国人说得更好:“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伏尔泰语)
家是永恒的话题。
但是,如果你不排除偏私之见,修身正己以正人,你就不能管理好这个你所拥有的天堂和乐园,就会像有人所告诫的那样:“坏家庭无法养育我们纯洁的灵魂,倒有可能成为我们自掘的墓场。”
天堂不就变成地狱了吗?
- 推荐作品:
- 集
- 诗经
- 周礼
- 仪礼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宋书
- 南史
- 金史
- 辽史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五代新说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儒家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三十六计
- 三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投笔肤谈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古画品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金楼子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太平广记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何典
- 夷坚志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阴符经
- 抱朴子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冰鉴
- 日知录
- 桃花扇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