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二章
【原文】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注释】
(1)康诰:《尚书·周书》中的一篇。《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和追述古代事迹的一些文章的汇编,是”五经”之一,称为“书经”。全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2)克:能够。
(3)大甲:即《太甲》,《尚书·商书》中的一篇。
(4)顾:思念。是:此。明命:光明的禀性。
(5)帝典:即《尧典》,《尚书·虞书》中的一篇。
(6)克明峻德:《尧典》原句为“克明俊德”。俊:与“峻”相通,意为大、崇高等。
(7)皆:都,指前面所引的几句话。
【译文】
《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赏析】
这是“传”的第一章,对“经”当中“大学之道,在明明 德”一句进行引证发挥,说明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是从夏、 商、周三皇五帝时代就开始强调了的,有书为证,而不是我们今 天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产物。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 性乃迁。”也就是说,人的本性生来都是善良的,只不过因为后天 的环境影响和教育才导致了不同的变化,从中生出许多恶的品质。 因此,儒家的先贤们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在作为“四书 五经”之首的《大学》一篇里开宗明义,提出“大学”的宗旨就 在于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在明明德”就是加强道德的自我完 善,发掘、弘扬自己本性中的善根,而摒弃邪恶的诱惑。从这个 意义上说,无论是西方基督教的“忏悔”,东方佛教的“修行”,还 是列夫·托尔斯秦式的“道德自我完善”,毛泽东式的“狠斗私字 一闪念”,乃至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培养四 有新人”等等,都是“在明明德”,以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 为目的。
- 推荐作品:
- 礼记
- 论语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明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辽史
- 逸周书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别史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英雄记
- 载记
- 江南野史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史通
- 国语
- 春秋繁露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尉缭子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天玉经
- 月波洞中记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梦溪笔谈
- 陶庵梦忆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新齐谐
- 鬼神传
- 十二楼
- 南游记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唐摭言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阴符经
- 抱朴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桃花扇
- 诗词
- 先秦
- 魏晋
- 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