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恭帝
一
赫连勃勃征隐士韦祖思而杀之,暴人之恒也。祖思不免于死。凡尸隐士之名以处乱世而无其实者,幸而不死,殆行险以徼幸之徒与!祖思之杀,以恭惧过甚,而逢勃勃之怒。恭惧非死道也。故庄周人闲世有养虎之说,动色相戒,譬诸游羿之彀中,诚哉其言乎!而非也。若周之说,亦惧已甚而与死为徒者也。孔子之于阳货,义不屈而身不危,虽圣人哉,而固无神变不测之用,求诸己而已。君子之于人也,无所傲,无所徇,风雷之变起于前,而自敦其敬信。敬者自敬也,信者自信也,勿论其人之暴与否也。贞敬信者,行乎生死之涂而自若,恂慄以居心,而外自和,初无与闲也。其于暴人也,远之已夙矣。不可远而居正以自持,姚兴之与勃勃又奚择焉?
呜呼!即不幸而终不免于死矣,以正死,以谄死,均死,而以正处死者,不犹愈乎?以正为道,其与死违者,常也;不免者,变也。以惧而谄,谄而死,蹈乎死之道也;即不死而生理不足以存,幸而免也。刚柔之外有自立之本,而后行乎进退而不迷。庄周之说,亦舍其自立者以忧天下而徼幸乎免者尔。又恶知祖思之恭惧,非闻庄周之说,以戒心于羿彀,而增其葸怯哉?
乃若祖思之窃隐士之名而亡实,则于其行见之矣。处夷狄争乱之世,一征于姚兴,再征于勃勃,随声而至,既至而不受禄,以隐为显名厚实之囮,蹠之徒也。中夏无主,索虏、羌胡迭为雄长,而桓温、刘裕两入关中,独不可乘其时以南归邪?如曰温与裕不可托也,则管宁归汉,亦何尝受羁络于曹操乎?如其不能,身绝天下之交,口绝天下之言,莫为之先容者,兴与勃勃抑岂能有独知之契以相求于梦遇哉?
二
人之不肖,有贤者以相形,见贤而反求之己,改而从之,上也;虽弗能改,犹知媿焉而匿其不善,次也;以其相形,忮忌而思害之,小人之恶甚矣。然其忮忌之者,犹知彼之为贤,而惭己之不肖,则抑其羞恶之心销沈未尽,横发而狂者也。若夫与贤者伍,己之不肖无所逃责,而坦然忘愧,视贤者之痛哭流涕以哀世者,若弗见焉,若弗见焉,进不知改,退不知忌,而后羞恶之心荡然无余,果禽兽矣,非但违之不远矣。
刘裕篡晋,而徐广流涕,此涕也,岂徐氏之私怨而肃然伤心者乎?通国之变,盈廷之耻,苟有人之心者,宜于此焉变矣。谢晦者,晋之世臣也,从容谓广曰:“徐公,得无小过。”广曰:“君为宋佐命,身是晋遗臣,悲欢固不可同。”则已置晦于人伦之外而绝之矣。晦亦若置广于物理之外而任之,无媿也,无忌也。人自行,禽自飞,兰自芳,莸自臭,同域而不惊,同时而不掩。呜呼!天下若此,而君子所以救世陷溺之道穷矣。微独晦也,宋君臣皆夷然听广之异己而无忌之者。嗣是而刘彧、萧道成、萧鸾、萧衍,相袭以怙为故常。君臣义绝,廉耻道丧,置忠孝于不论不议之科,为其所为,而是非相忘于无迹。不知者以为其宽厚,而孰知其天良灭绝之已极哉!曹操之杀孔北海,司马昭之杀嵇中散,耻心存焉。至于晋、宋之际,而荡尽已无余,“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陶元亮之悲,岂徒为晋室之存亡哉?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诗经
- 尔雅
- 谷梁传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宋史
- 新五代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别史
- 高士传
- 载记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孔子家语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虎钤经
- 扬子法言
- 齐民要术
- 难经
- 针灸大成
- 扁鹊心书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谱录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清代名人轶事
- 西京杂记
- 类书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老残游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朝野佥载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黄庭经
- 总集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先秦
- 两汉
- 宋代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