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尔雅》全书收录4300多个词语按义类编排,计2091个条目,是中国辞书之祖。本20篇,现存19篇。它大约是秦汉间的学者缀缉先秦各地的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的。这些条目按类别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等19篇。
这19篇的前3篇与后16篇有显著的区别,从内容的类别来看,可以分为六类:
一、专门解释字义词义的,《释诂》、《释言》、《释训》 ;
二、有关人事和生活用器名称,为《释亲》、《释宫》、《释器》、《释乐》 ;
三、有关天文的,《释天》 ;
四、有关地理的,《释地》、《释丘》、《释山》、《释水》 ;
五、有关动物的,《释鸟》、《释兽》、《释畜》、《释虫》、《释鱼》;
六、有关植物的,《释草》、《释木》。
例如:
如、适、之、嫁、徂、逝,往也。
克,能也。
明明,斤斤,察也。
其中释诂是解释古代的词,它把古已有之的若干个词类聚在一起,作为被训释词,用一个当时通行的词去解释它们。释言是以字作为解释对象,被训释词大多只有一两个。释训专门解释描写事物情貌的叠音词或联绵词。尽管作为语文词典来说,它的注释过于笼统,许多条目仅仅是同义词表,但是远在公元前3世纪就能产生出这样的著作,就是在世界词书编纂历史上也堪称第一了。
《尔雅》后16篇是根据事物的类别来分篇解释各种事物的名称,类似后世的百科名词词典。其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等4篇解释的是亲属称谓和宫室器物的名称。
例如:
谓我舅者,吾谓之甥也。
门侧之堂谓之塾。
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
大鼓谓之鼖,小者谓之应。
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等5篇解释的是关于天文地理方面的词语。例如:
载,岁也。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坟莫大于河坟。
绝高为之,京;非人为之,丘。
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
水注川曰溪,注溪曰谷,注谷曰沟,注沟曰浍,注浍曰渎。
释草、释木以下7篇解释的是关于植物动物方面的词语。
例如:
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
枞,松叶柏身。桧,柏叶松身。
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
鲲,鱼子。
舒雁,鹅。舒凫,鹜。
罴,如熊,黄白文。
狗四尺为獒。
《尔雅》后16篇相当于百科词典。在汉代,儿童在完成识字阶段的教育后,要读《论语》、《孝经》和《尔雅》这3部书。尽管用今天的标准来看,《尔雅》的知识容量相当有限,但是在古代已经非常可观了。所以有人说,《尔雅》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诗经
- 礼记
- 公羊传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辽史
- 明季南略
- 西夏书事
- 战国策
- 奉天录
- 平宋录
- 传记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通典
- 传习录
- 孔子家语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商君书
- 棠阴比事
- 伤寒论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艺术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世说新语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子不语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龙城录
- 小五义
- 幻中游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五灯会元
- 列子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曾国藩家书
- 龙川别志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诗词
- 先秦
- 宋代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