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名实论
天地与其所产焉,物也。物以物其所物而不过焉,实也。实以实其所实 而不旷焉,位也。出其所位,非位,位其所位焉,正也。
世界及其所产生的一切现象,都是来源于物质。
以其所正,正其所不正;以其所不正,疑其所正。其正者,正其所实也 ;正其所实者,正其名也。
以概念来称谓事物而不超过事物的实际范围,只是概念的外延。以事物 的本质属性来规定概念所表示的事物,使该事物充足具备而不欠缺其本质属性,这时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内涵不充足就是错误的概念;概念具备充 足的内涵就是正确的概念。
其名正则唯乎其彼此焉。谓彼而彼不唯乎彼,则彼谓不行;谓此而此不 唯乎此,则此谓不行。其以当不当也。不当而当,乱也。
以正确的概念来校正不正确的概念,又以不正确的概念的失误之处,反 过来探究正确的概念之所以正确的所在。要使概念正确,就必须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而要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依靠正确的概念。
故彼彼当乎彼,则唯乎彼,其谓行彼;此此当乎此,则唯乎此,其谓行 此。其以当而当也。以当而当,正也。
正确的概念必须是彼或此的概念相应于彼或此的事物。以彼名称呼彼物 而无彼物与之相应,则彼名不适用于彼物;以此名称呼此物而无此物以之相应,则此名不适用于此物。这是因为充当事物的概念不正确,以不正确 的概念来称呼事物,会引起逻辑混乱。
故彼彼止于彼,此此止于此,可。彼此而彼且此,此彼而此且彼,不可。
所以,彼名称呼彼物并且符合于彼物,就是于彼物相应,则称为适用于 彼物的概念;以此名称呼此物并且符合于此物,就是与此物相应,则称为适用于此物的概念。这时因为充当事物的概念符合于事物,以与事物相符 合的概念来称呼事物,便称为正确的概念。
夫名,实谓也。知此之非此也,知此之不在此也,则不谓也;知彼之非 彼也,知彼之不在彼也,则不谓也。
所以,以彼名称呼彼物并且仅当称呼彼物,以此名称呼此物并且仅当称 呼此物,这时正确的,即遵守了同一律。彼此不同的事物只能名称其彼此而不可称彼亦且是此;此彼不同的事物只能各称其此彼而不可称此亦即是彼,这时违反排中律的。
至矣哉,古之明王。审其名实,慎其所谓。至矣哉,古之明王。
概念是事物的称号。知道此物而非此物,知道此物已经变化而不是此物 了,就是不可以此名来称呼此物;知道彼物而非彼物,知道彼物已经变化而不是彼物了,就不可以彼名来称呼必物。这就是要遵守不矛盾率。
- 推荐作品:
- 尚书
- 孝经
- 孟子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旧唐书
- 宋书
- 西夏书事
- 杂史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武林旧事
- 岭外代答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幼学琼林
- 潜夫论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慎子
- 医家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笑林广记
- 论衡
- 权谋残卷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古今谭概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刘公案
- 河东记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北史演义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昭明文选
- 冰鉴
- 郁离子
- 词曲
- 牡丹亭
- 先秦
- 宋代
- 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