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公羊传 > 正文 >>

作者之谜

传说《公羊传》是战国时代公羊高编撰的,先是师徒口耳相传,直到西汉景帝时才写定成书,和《左传》《谷梁传》一样,《公羊传》开始是与《春秋》分开流传的。大概在西汉后期哀帝时,著名学者刘歆引传文以解经,才把孔子编定的鲁国史书《春秋》尊为经,把《左氏春秋》《公羊春秋》《谷梁春秋》称为解释经书的传,后人以传附经,合为一编,从此便把这三本书合称为春秋三传。

《汉书·艺文志》的春秋类有:《公羊传》十一卷。班固注:公羊子,齐人。唐代颜师古注:名高。公羊的含义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是复姓,有人怀疑公羊、谷梁都是,卜商的转音,近人蔡元培、顾颉刚等认为公和谷双声,羊和梁叠韵,因而公羊即是谷梁,这两部书的作者可能是同一个人,这种分析不一定可信。

清代洪颐煊《经义丛钞》认为,明字的古音读芒,芒和羊同韵,所以《春秋》家公羊高,亦即《孟子》所谓公明高也。此说也缺乏说服力。关于公羊子,正史上没有发现其他记载。

《公羊传》未成书之前,口耳相传,它的传承过程,据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序》唐徐彦疏引戴宏序说:子夏传与公羊高,高传与其子平,平传与其子地,地传与其子敢,敢传与其子寿。至汉景帝时,寿乃共弟子齐人胡毋子都着于竹帛。这段话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说《公羊传》传自孔子的弟子子夏。第二,《公羊传》的成书从子夏到汉景帝初,经过了340年左右。第三,汉景帝时,《公羊传》才写定成书。

关于第一点,杨伯峻《经书浅谈》指出:《公羊传》中‘大一统'这个观念,要在秦汉以后才能有,这就足以证明《公羊传》不出于子夏。他又说:总之,无论公羊高或谷梁赤,都未必是子夏的学生,托名子夏,不过借以自重罢了。关于第二点,戴宏所说的传承线索明显有误,340年间公羊氏仅传五代,每代要相距65年以上,这是不可能的。关于第三点,说《公羊传》作于汉景帝时,大致可信。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春秋公羊传注疏》认为:今观传中有‘子沈子曰'、‘子司马子曰'、‘子女子曰'、‘子北宫子曰',又有‘高子曰'、‘鲁子曰',盖皆传授之经师,不尽出于公羊子。定公元年传‘正棺于两楹之间'二句,《谷梁传》引之,直称‘沈子',不称‘公羊',是并其不着姓氏者,亦不尽出公羊子。且并有‘子公羊子曰',尤不出于高之明证。《公羊传》既然是公羊子自己写的,就不应引自己的说法。由此可以证明,《公羊传》的作者不是公羊高,,自然更不是子夏所传的。看来,《公羊传》可能是集体创作,最后由公羊寿和他的弟子胡毋子都写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