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三 桓公问
齐桓公问管子曰:“吾念有而勿失,得而勿忘,为之有道乎?”对曰:“勿创勿作,时至而随。毋以私好恶害公正,察民所恶,以自为戒。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观于贤也;尧有衢室之问者,下听于人也;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禹立谏鼓于朝,而备讯唉;汤有总街之庭,以观人诽也;武王有灵台之复,而贤者进也。此古圣帝明王所以有而勿失,得而勿忘者也。”桓公曰:“吾欲效而为之,其名云何?”对曰:“名曰啧室之议。曰:法简而易行,刑审而不犯,事约而易从,求寡而易足。人有非上之所过,谓之正士,内于啧室之议。有司执事者咸以厥事奉职,而不忘为。此啧室之事也,请以东郭牙为之。此人能以正事争于君前者也。”桓公曰:“善。”
桓公问管仲说;“我想常有天下而不失,常得天下而不亡,能办到么?”回答说:“不急于创始,不急于作新,等到条件成熟再随之行事。不可以个人好恶损害公正原则。要调查了解人民之所恶,以便自身为戒。黄帝建立明台的咨议制度,就是为了从上面搜集贤士的意见;尧实行衢室的询问制度,也是为了从下面听取人们的呼声;舜有号召进谏的旌旗,君主就不受蒙蔽;禹把谏鼓立在朝堂上,可以准备人们上告;汤有总街的厅堂,可以搜集人们的非议;周武王有灵台的报告制度,贤者都得以进用。这就是古代圣帝明王能够常有天下而不失、常得天下而不亡的原因。”桓公说;“我也想效法他们实行这项制度,应当叫什么名字呢?”回答说:“名称可叫作‘喷室的咨议制度’。就是说:国家法度要简而易行,刑罚要审慎而无人犯罪,政事要简而易从,征税要少而容易交足。老百姓有在这些方面提出君主过失的,就称之为‘正士’,其意见都纳入‘喷室’的咨议制度来处理。负责办事的人员,都要把受理此事作为本职工作,而不许有所遗忘。这项‘喷室’的大事,请派东郭牙主管。此人是能够为正事在君主面前力争的。”桓公说:“好”。
- 推荐作品:
- 经
- 论语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晋书
- 新唐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梁书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战国策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大唐西域记
- 都城纪胜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围炉夜话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兵家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司马法
- 韩非子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三命通会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书目答问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类书
- 小说家
- 西游记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海上花列传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幻中游
- 唐摭言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老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文心雕龙
- 词曲
- 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