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本经阴符七术·实意法腾蛇
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策生,虑深远则计谋成;神策生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心遂安 ,心遂安则所行不错,神自得矣。得则凝。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固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率之交会,听之候也。寄谋者,存亡之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寄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故寄谋之虑,务在实意;实意必从心术始。
要使思想充实,就必须效法螣蛇。思想充实,产生于气的思考活动。内心要保持安静,思考要深谋远虑。内心安静,精神便会爽朗充沛;思考深谋远虑,谋划事情便能周详。精神爽朗充沛,志向就不可能扰乱;谋划周详,事业的成功便没有了阻碍。思想坚定,心里便顺畅;内心平静,他所作的一切便不会有差错。精神便自得其所,便会专一集中。如果思想活动不安定而游离在外,奸邪之徒便可凭借这种状况干坏事,欺诈阴谋便可乘机迷惑自己,于是说出话来便不会经过心的仔细思考。所以,要使心术真诚。必须坚守专一之道而不改变,等待别人开诚相见。彼此交流。认真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计谋是关系国家成败的关键。如果思想不交融,听到的情况便不周详;接受的东西不恰当,计谋就会发生失误。那么,思想上便没有真诚可信的东西,变得空虚而不实在。所以在考虑计谋的时候,必须了解真实的情况和意图,而真实的情况和意图是从内心开始。
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 ,定志虑之太虚,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要自然无为,使五脏平静,六腑畅通,人的精神和魂魄都能固守不动。这样便可以精神内敛来审视自己、反听他人。便可以志向坚定,使头脑达到毫无杂念的空灵境界。等待神妙的灵感活动往来。从而可以观察天地的开辟,了解造化万物的规律。发现阴阳二气周而复始的变化,探讨出人世间治国方法的原理。这便叫做:不出门户便可了解天下的万事万物。不把头探出窗外便可了解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没有见到事物便可叫出它的名称。不走动便可以达到目的地。这便叫做“道知”,即凭借道来了解一切。运用此法可以与神明交往,与无限的世界相应和,并使神明长存世间。
- 推荐作品:
- 史
- 礼记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清史稿
- 隋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水经注
- 都城纪胜
- 传习录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伤寒论
- 难经
- 温病条辨
- 撼龙经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谱录
- 茶经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公孙龙子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世说新语
- 搜神记
- 东周列国志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夷坚志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两晋演义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龙川别志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隋代
- 五代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