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四 杨素论
战必胜、攻必取者,将之良能也。良将之所挟,亦曰智、勇而已。徒智而无勇,则遇勇而挫;徒勇而无智,则遇智而蹶。智足以役勇,勇足以济智,然后以战必胜,以攻必取,天下其孰能当之!
昔者杨素之于隋,可谓一代之名将矣。而贺若弼评之,谓其特猛将耳,非所谓谋将也。甚哉!弼之过于自负而轻于议人也。隋自平陈之后,素已为统帅矣。其克敌斩将,攻策为多。既俘陈主,而江湖海岱群盗蜂起,大者数万,小者数千,而素专阃外之权,转战万里,穷越岭海,无向不灭。已而突厥犯塞,宗室称兵,而社稷危矣。素之授钺专征,其所摧陷者不可胜计,遂靖边氛,而清内难。然素之兵未尝小衄,隋功臣无与比肩者,其为烈亦至矣。而弼犹不以谋将处之,特曰猛而已。夫目之以猛,而不许之以谋,盖所谓徒勇而无智者矣。考素之功烈如此,苟其智之不逮,则凡所以决机取胜者,其谁之谋也?自隋文平一天下,所谓名将者,独韩擒虎、贺若弼、史万岁与素耳。擒、弼自平陈之后,不获立尺寸之效,独史万岁从素征讨,以骁勇称。而弼乃以大将自处,而目是三人者皆不能尽其材,亦见其不知量,而务以其私言动世主也。
素之驭戎,严整而喜诛。每战必求士之过失者斩之以令,常至百辈。而先以数百人赴敌陷阵,不能而还却者悉斩之。复进以数百人,期必陷阵而止。是以士皆必死,前无坚敌。此弼之所以得目之为猛也。嗟乎!素非有忍于士也,以为士之必死者乃所以决生,必生者乃所以决死故也。唐之善于兵者,无若李靖,其为书曰:“畏我者不畏敌,畏敌者不畏我。是以古之名将,十卒而杀其三者,威震于敌国;杀其一者,令行于三军。”靖岂以卒为不足爱哉?以为杀一而百奋,则奋者可期于胜也;纵一而百惰,则惰者可期于败也。奋而克敌,与夫惰而为敌所克,则是杀者乃所以生之,爱者乃所以害之也。善为将者,能审乎此,则无恶乎其苟忍也。虽然,在素之术,有足以致胜,未足以为胜之工也。法曰:“兵无选锋曰北。”诗曰:“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其启行者,选锋之谓也。越王勾践之伐吴,其为士者数万,而又有君子六千人。所谓君子者,其选锋也。素之所使以陷阵者,其选锋之谓欤。然至有不克而还不免于诛者,疑其非选之特精,而养之素厚之士也。又尝观唐太宗之将,未尝先以其身亲搏战也。必以骁骑、劲旅而经营于其傍,或瞰临于其高,常若无意于战。其兵既交,其斗皆力而未决也,卒然率之而奋,士皆殊死,突贯其敌之阵而出其背,凡所撄者无不摧败。犹之二人之相搏也,材钧而力偶,方相持而未决也,卒然一夫起其旁而助之,则夫受助者蔑不胜矣。此法所谓以正合,以奇胜者也。使素之所用以为锋者,皆精其选,而又量敌之坚脆以遣之,其必足以陷敌,无至乎不克而还又加之诛,而常出于唐太宗之奇。则如弼者,亦何得而妄议矣?
- 推荐作品:
- 子
- 左传
- 周礼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北史
- 金史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徐霞客游记
- 政书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说苑
- 素书
- 将苑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管子
- 黄帝内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术数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搜神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剪灯新话
- 二刻拍案惊奇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三遂平妖传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小八义
- 春秋配
- 隋唐两朝志传
- 了凡四训
- 道家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牡丹亭
- 长生殿
- 南北朝
- 唐代
- 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