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小说提供的是一个人人都已变形的异化世界。所以《何典》成了一部中国的变形记,只有这些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鬼蜮,才能形容曲尽世事荒唐。就深层的心理意蕴而言,晚清的谴责小说,正与《何典》一脉相承。
因此,《何典》这样一部满纸荒唐言的作品,实际上深刻地反映了封建衰世人们的心理危机,对于自己所生存的现实世界充满了荒诞感、悖谬感。皈依膜拜的精神偶像已经崩塌,忠奸对立的思维模式悄然消解,一切对于清正廉明的期待,都已幻灭,眼前只剩下了鬼影幢幢。信仰被戏侮、被践踏成为肮脏的破抹布,既无力挽狂澜的志士宏图,亦无回天乏术的仁者深悲——这些似乎也都已变得滑稽可笑,人们只是觉得被一群恶鬼和饿狗包围得透不过气来而已。
《何典》所写的是人生的彼岸——冥世。人们对于冥世,一直怀着恐惧,也怀着期待,企盼有所谓冥报,天道昭彰,善恶果报,恶人必近代小说变革的征兆遭冥谴,善人必获福祉,甚至幻想存在一个清正廉明的冥间,以鬼世界的公道消释人世界的悖谬。然而,一朝大梦遽然醒来,发现人生的彼岸原来也是甚荒唐,依旧难逃花面逢迎,世情如鬼的梦魇,这才凉透了一副心肠,激成了一派亵渎神明、游戏人间的模样,此《何典》之所由作也。
艺术特色
吴方言的嵌入,浓重的方言特色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用方言写成的小说是屈指可数的。而用不同于北方话语系吴方言写作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何典》通篇应用吴方言,凸显了浓重的方言特色。虽然是吴方言,但并不影响对小说的理解。在中国古代,很难找到这样不加任何伪饰,毫无忌惮地把本来面目呈现给读者的作品。
《何典》第三回叙述活鬼得病、服药无效后的几句插白:正叫做药医不死病,死病无药医。果然犯实了症候,莫说试药郎中医弗好,你就请到了狗咬吕洞宾,把他的九转还魂丹像炒盐豆一般吃在肚里,只怕也是不中用了。
但是,《何典》也把俗谚中的糟粕也收了进去,甚至故意无数次有意提到性器官和性活动,这都是文人们向来有意避开的禁区。这就降低了作品的格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讽刺意义。
大量用典,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加深讽刺意味
《何典》中大量运用成语,谚语、俗语和惯用语、歇后语等。
1.成语
且看《何典》的开篇中仅仅是几十字的开篇文字,就写下了开天辟地、太平世界、天神天将、虚无缥缈、空中楼阁、一向无事等几个成语,反映出作者深厚的语言表达力。同时,也正因为成语的大量运用,使得文章在高雅文学和通俗文学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为小说增色不少。
2.谚语
谚语是人民群众从长期的生活生产经验中提炼出来并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句子,意义表达完整,通俗易懂,反映出普遍存在的规律和深刻道理。例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3.歇后语
歇后语又称譬解语,由两部分组成,前半截常常是形象的譬喻,后半截是解语,用来直接说明和表明事理。在《何典》中出现的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等歇后语,不仅能让人更加形象化地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和道理,并且使人读来也是朗朗上口,富有韵味。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汉书
- 宋史
- 旧唐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九州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史评
- 三字经
- 幼学琼林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艺术
- 谱录
- 随园食单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水浒传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唐传奇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释家
- 列子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训蒙骈句
- 魏晋
- 唐代
- 明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