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三 素问·刺志论
黄帝问曰:愿闻虚实之要。
黄帝问道:我希望听您谈一谈虚实的的要点,可以吗?
岐伯对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岐伯回答说:气充实的,形体也壮实;气虚弱的,形体也虚弱,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与此相反的,就是一种病态。饮食物丰盛的,血气旺盛,饮食物不足的,血气衰弱,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与此相反的,就是一种病态。脉充实的,血也充实,脉虚弱的,血也衰虚,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与此相反的,就是一种病态。
帝曰:如何而反?
黄帝问道:什么样的情况是反常的呢?
岐伯曰:气盛身寒,此谓反也。气虚身热,此谓反也。(读注:此二句,各本多只有后一句。《甲乙经》二句并作:“气盛身寒,气虚身热。”明?马莳增补为二句。)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谷不入而气多,此谓反也。脉盛血少,此谓反也。脉少血多,此谓反也。
岐伯回答说:正气虚弱的,但身体发热,这叫反常。吃的多,但血气不足,这叫做反常。吃的少,但是血气多,这叫做反常。脉搏盛实,但血少,为反常。脉搏衰弱,但血多,为反常。
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湿居下也。谷入少而气多者,邪在胃及与肺也。脉小血多者,饮中热也。脉大血少者,脉有风气,水浆不入。此之谓也。
气旺盛,但身上怕冷,这是感受了风寒邪气。气虚弱,但身上发热,这是感受了暑热邪气。吃的食物多,但血气不足,这是由于失血过多,或湿邪停留于下部。吃的食物少,但血气充盛,这是因为邪气停留于胃并上及于肺。脉小而血多,是饮酒过多,中焦郁热。脉大而血少,是风邪入于脉中,水汤不进所造成的。
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入实者,左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
实证是邪气的入侵,虚证是正气的外泄。邪气实,身体发热,正气虚,身体寒冷。针刺实证时,应左手开大针孔以泻邪,针刺虚证时,应左手闭合针孔以存正。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孝经
- 子夏易传
- 正史
- 后汉书
- 晋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北史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别史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潜夫论
- 百战奇法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医学源流论
- 九章算术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杂家
- 墨子
- 梦溪笔谈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夷坚志
- 杨家将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独异志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五灯会元
- 阴符经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两汉
- 五代
- 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