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评价
北宋时,高丽国进献《黄帝内经·灵枢》,要求以此交换中国历代史等书。苏轼五次奏本反对,皇帝仍坚持以《册府元龟》等书换回《黄帝内经》。
2011年5月,《黄帝内经》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南怀瑾:《黄帝内经》,它不只是一部医书,它是包括医世、医人、医国、医社会,所有的医的书。
《黄帝内经》仅代表当时医学理论水平,它是以自然哲学的思维来解释自然科学问题的理论假说,虽然发现了许多客观的规律与结论,也有不少错误的猜测。《黄帝内经》中概念多,但定义少,需要辩证体会;书中有些概念的含义与现代不同,要区别对待。
1.《内经》是中医学理论奠基之作,是医学理论著作
《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两大部分。《素问》偏重人体生理、病理、疾病治疗原则,养生防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基本理论;《灵枢》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络、腧穴针灸等。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哲学、人文、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但它显然以医学内容为主,其它学科的内容也是为其医学理论服务,所以应归属于医学理论著作,是当时医学成就的总结,也是中医的理论源泉,是医学从哲学及其它学科中开始分离的标志。
2.《内经》是医家的集体智慧,但不代表中医最高理论水平
《内经》成书于西汉中后期,是集当时众多医学家、哲学家的集体智慧而成,在当时无疑是先进的,在历史上也是有重要价值的。它融合了那个时代其它学科的成就,如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恬淡虚无的道家养生观等,无不代表了当时人们对健康、疾病认识的最高水平。即使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书中仍有很多正确的结论。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内经》代表了当时医学最高的理论水平,但并不能代表目前中医的最高水平。任何学科,学术水平整体都是不断前进的,,中医自然也不例外。把《内经》当成圣经,把它的每一句话都当成真理或证据使用,并不符合科学精神。
3.《内经》是中医学理论假说,不代表理论准绳
《内经》虽然是中医理论的源泉,书中总结与发现了许多符合客观实际的规律与结论,对中医的发展有巨大的贡献,但不可否认,书中也有不少错误的猜测和牵强的解释,很多理论仅是一种假说,需要后世来证实或证伪。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内经》,受制于当时的科技水平,不可能对人体进行深入、细微的本质研究,只能从宏观角度,以取象比类的方法来认识客观世界,也即用自然哲学的理论解释自然科学的问题,这样做的时候,虽然可以发现很多客观规律和正确的猜测,,但必然也有不少错误的猜测与歪曲的解释。今天不必也不能把《内经》当成宝典,而产生尊古贱今的思想,必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论语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新五代史
- 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五代史阙文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武林旧事
- 岭外代答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盐铁论
- 帝范
- 三略
- 太白阴经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管子
- 慎子
- 北山酒经
- 难经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滴天髓阐微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古画品录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老老恒言
- 池北偶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心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亢仓子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随园诗话
- 桃花扇
- 长生殿
- 历史故事
- 魏晋
- 隋代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