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回 老仙翁法斗济公 请葫芦惊走妖狐
老仙翁法斗济公 请葫芦惊走妖狐
话说老仙翁一念咒,一阵狂风大作。和尚一看,老道会分身法,又变出一个老仙翁来,也是跟他一样,手里拿着宝剑,这个拿宝剑就砍,那个就扎。
和尚说:“好的,老道会分窠,又下了一个。”说着话,两个老道各掐诀念咒,两个老道化出四个来。四个老道还是不行,把和尚围上,和尚嗞溜嗞溜跑得真快,四个老道还是砍不着和尚。四个老道一念咒,变八个,八个化十六个,十六个变三十二个,三十二个化六十四个,老道一院子都满了。和尚嗞溜嗞溜乱跑,和尚说:“我可真急了。”立刻和尚抓了一把土,口念“唵嘛呢叭咪吽!唵敕令赫!”一阵狂风,变出无数的老仙姑,这个老仙姑抱着那个老道不肯放,那个老仙姑抱了那个老仙翁叫乖乖。老道一瞧,事情不好,当时把舌尖咬破,一口血喷出来,把无数的老道收回去,仙姑也化了。
玉面老妖狐气的要与和尚拼命,臊得满面红赤。老仙翁说:“仙姑不用着急,待我今天要颠僧的命。”立刻由那屋里,把乾坤奥妙大葫芦拿出来。老妖狐知道这葫芦的利害,无论什么妖精收到里面,一时三刻化为脓血,老妖狐他虽有八千年道行,他也当不了,急忙一跺脚,架起妖风,竟自逃走。老仙翁把葫芦在手中一擎,说:“颠僧,你可认识我这葫芦?”和尚说:“我怎么不认识?这必是酒铺里的幌子,给你偷来的。我常在酒铺里喝酒,听说你要赊酒,酒铺不赊给你,你一恨,把人家幌子偷来。”老仙翁说:“你胡说!你可知道我这葫芦的来历?”和尚说:“我不是说酒铺的幌子吗?”老仙翁道:“告诉你:‘蔓是甲年栽,花是甲月开。甲日结葫芦,还得甲时摘。里面按五行,外面按三才。吸得精灵物,霎时化灰尘。’我这葫芦经过四个甲子。无论什么精灵装在里面,一时三刻化为脓血。你别看我葫芦小,能装三山五岳,万国九洲。”和尚说:“还有些什么个奥妙呢?”
老仙翁说:“我要把你装在里头,六个时辰,就把你化为脓血。”和尚说:“咱们两个人,也没有这么大冤仇呀,你何必要我的命呢?你把我要装到里面,我要难受,我说‘道爷你饶了我罢。”我一嚷,你可把我放出来。”老仙翁说:“可以,只要你知我的利害,服了我,我就饶你。”和尚说:“随你装罢。”老仙翁立刻把葫芦盖一拔,口中念念有词,只见出来一道霞光,金光绕缭,瑞气千条,霞光一片,看着把和尚一裹,展眼之际,就见和尚给霞光绕的瞧不真了。老仙翁把霞光一收,葫芦盖一盖,老仙翁叫道:“颠僧。”
就听和尚在葫芦里答应“哎”。老仙翁说:“颠僧,你觉着怎么样。”就听葫芦里说:“这倒很好,我有个地方住着倒不错。”老仙翁说:“颠僧,你不央求我,少时就把你化了。”这个时候,夜行鬼小昆仑郭顺、孙道全、雷鸣、陈亮连小悟禅,都给老仙翁跪下了,众人说:“祖师爷饶命,我师父有点疯疯癫癫,你不要跟他一般见识。”郭顺说:“济公也是我的师父,前是我师父在曲州府五里碑也救过我的性命,求师父看在弟子面上,把济公救出来罢。”老仙翁说:“我山人原本和他往日无冤,近日无仇,皆因他兴三宝灭三清,欺负我们三清教的门人太过,我也要给三清教转转脸面。既是救过我徒弟,你等起来,我山人不要他的命就是了。”
众人这才起来,老仙翁刚要往外放济颠,只见和尚又打外面“踢踏踢踏”进来了。众人一瞧,也都愣了。老仙翁“呵”了一声,说:“颠僧,我将你装在葫芦之内,你怎么会跑出来了?”和尚说:“我在里边闷的很,故此挤了出来。”老仙翁一瞧,葫芦盖盖着,怎么会挤出来呢?葫芦还觉着很沉重,老仙翁掀开盖往外一倒,“叭哒”倒出来,原来是和尚那一顶破僧帽。老仙翁说:“原来是这一顶破僧帽。”和尚说:“你别瞧不起这顶破僧帽,你还经不住我这顶帽子一打呢。”
老仙翁一想:“我仰观知天文,俯察知地理,我怕他这僧帽?”想罢,说:“和尚,你这帽子有多大来历?”和尚说:“倒没有什么来历,有点利害。”
老仙翁说:“我却不信,你把帽子的利害,拿出来我瞧瞧。”和尚说:“可以。”立刻把帽子往上一捺,口念六字真言,老道一瞧。这帽子起在半悬空,霞光万道,瑞气千条,金光绕缭,犹如一座泰山,照老道压下来。老仙翁一看,暗说:“不好”,心中一动,“这个和尚必有点来历,也须是故意戏耍我。”老道见帽子要落下来,老道知道是利害,真急了,口中一念真言,立刻天门开了,由天灵盖出来有一尺多长的一个小老道,伸上两只手要接帽子。
这就是老道的那点真道行,将来他家功成了,把皮肉囊一脱,就由天灵门走了。要不然,一落生的孩子,天灵盖会动,那就是天门。等到一懂人事,会说话了,天门就闭上了。老道自己这点真灵,今天显露出来,和尚这帽子要真打下来,得把老道打去五百年的道行。济公想和老道无冤无仇,又知道老道素常是好人,罗汉爷不忍伤他,用手一指,把帽子收回去。说:“仙翁,你别听褚道缘、张道陵一面之词,火烧祥云观,只因张妙兴无故施展五鬼钉头法,七箭锁阳喉,恶化梁万苍;雷击华清风,因为他炼五鬼阴风剑、子母阴魂剑害人;孟清元身受国法,因他在马家湖杀人,皆因他等为非作恶,实不可解。我和尚有好生之德,并非无故杀害生灵。褚道缘年幼无知,他要跟我和尚做对,我和尚才报应他,大概仙翁你也不知我和尚是谁。”
说着话,和尚摸着天灵盖,露出佛光、金光、灵光,老仙翁一看,和尚身高丈六,头如麦斗,面如獬盖,身穿织缀,赤着两只脚,光着两只腿,是一位活包包的知觉罗汉。老仙翁一看,连忙稽首,口念“无量佛”,说:“原来是圣僧,弟子不知,多有冒犯!望圣僧大发慈悲,不要跟弟子一般见识,圣僧请屋里坐。”和尚说:“仙翁不便陪罪,你我倒要多亲近呢。”老仙翁立刻把和尚让到屋中,吩咐童子摆酒。和尚说:“且慢吃酒,我奉烦仙翁一件事。”仙翁说:“圣僧有什么事,只管吩咐。”和尚说:“现在我娘舅王安士家中要念经设坛,我这里有一封信柬,求老仙翁架趁脚风,送到永宁村,交到就回来,你我再吃酒。”老仙翁说:“是。”立刻接过字柬,竟自去了。
书中交代:王安士从国清寺回来,要搭棚办事,叫国清寺给念经,用九十九个和尚,要三放焰口,一百零八个和尚,念梁王经,谁劝也不听。老员外正要派家人去张罗,办事搭棚,知会亲友,大办白事,超度李修缘。王员外要打算把李修缘的那一份家业,全都给花了。正在忙乱之际,外面一声“无量佛”,家人一看,是一位老道:面如古月,发如三冬雪,须赛九秋霜,一部银髯,身穿破衲直,身背后背定乾坤奥妙大葫芦。家人有认识的,说:“这不是天台山的那位神仙么?”
这方都知道天台山上有神仙,在山下也瞧的见山上隐隐有树有庙,就是人上不去。山前没有山道,且山上毒蛇怪蟒极多,也没有人敢去。老仙翁常下山采药,人人都知道他是神仙。其实后山有道上去,并不费事,有树遮着,没有人知道。老仙翁也不告诉人,不愿跟仕宦人来往,山上所为清净。今天老仙翁来到门首,说:“我乃天台山上清宫昆仑子是也,贫道特意前来给你王善人送信。”家人把信接过,拿到这里面说:“回禀员外爷,现有天台山那里神仙前来送信。”王安士接过信,打开一看,“呵”了一声。不知济公上面写的什么,且看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易传
- 大戴礼记
- 宋书
- 魏书
- 金史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杂史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说苑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司马法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慎子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九章算术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园冶
- 杂家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朝野佥载
- 唐摭言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太玄经
- 文始真经
- 诗文评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词源
- 五代
- 宋代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