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十
(论一首 脉证十六条 方十四首)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以温药服之。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病者痿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
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
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
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一云痛)。
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也。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厚朴七物汤方
厚朴半斤 甘草三两 大黄三两 大枣十枚 枳实五枚 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附子粳米汤方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三日服。
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厚朴三物汤方
厚朴八两 大黄四两 枳实五枚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内大黄,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以利为度。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枳实四枚(炙) 大黄二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五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厚扑半斤(去皮,炙)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内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大建中汤方
蜀椒二合(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汤方
大黄三两 附子三枚(炮) 细辛二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寒气厥逆,赤丸主之。
赤丸方
茯苓四两 乌头二两(炮) 半夏四两(洗)(一方用桂) 细辛一两《千金》作人参
右四味,末之,内真朱为色,炼蜜丸如麻子大,先食酒饮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
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
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弦者,大乌头煎主之。
大乌头煎方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口父 咀)
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乌头桂枝汤方
乌头
右一味,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取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剉,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数弦者,当下其寒;脉紧大而迟者,必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
附方
《外台》乌头汤:治寒疝腹中绞痛,贼风入攻五藏,拘急,不得转侧,发作有时,使人阴缩,手足厥逆(方见上)。
《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
柴胡四两 黄芩 人参 芍药 桂枝 生姜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 半夏二合半 大枣六枚
右九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外台》走马汤:治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
杏仁二枚 巴豆二枚(去皮心,熬)
右二味,以绵缠,搥令碎,热汤二合,捻取白汁,饮之当下,老小量之,通治飞尸鬼击病。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
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下利不饮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见前痉病中)
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黄) 赤小豆一分(煮)
右二味,杵为散,以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一钱匕,温服之。不吐者,少加之,以快吐为度而止。(亡血及虚者不可与之)。
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
脉紧,头痛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一云寸口脉紧)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中庸
- 晋书
- 隋书
- 元史
- 逸周书
- 三朝北盟会编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别史
- 唐才子传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慎子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扁鹊心书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遂平妖传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独异志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长生殿
- 隋代
- 元代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