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聚书篇
初出閤在西省,蒙敕旨赉五经正副本。为琅琊郡时,蒙敕给书,并私有缮写。为东州时,写得《史》、《汉》、《三国志》、《晋书》,又写刘选部孺家谢通直彦远家书,又遣人至吴兴郡,就夏侯写得书,又写得虞太中阐家书。为丹阳时,启请先宫书,又就新渝上黄新吴,写格五戏得少许。为扬州时,就吴中诸士大夫写得《起居注》,又得徐简肃勉《起居注》。前在荆州时,晋安王子时镇雍州,启请书写,比应入蜀,又写得书,又遣州民宗孟坚下都市得书。又得鲍中记泉上书,安成炀王于湘州薨,又遣人就写得书。刘大南郡之遴,小南郡之亨,江夏乐法才别驾,庾乔宗仲回主簿,庾格僧正法持纟圭经书,是其家者皆写得。又得招提琰法师众义疏,及众经序。又得头陀寺昙智法师阴阳、卜祝、冢宅等书。又得州民朱澹远送异书。又于长沙寺经藏,就京公写得四部。又于江州江革家,得元嘉前后书五帙。又就姚凯处得三帙。又就江录处得四帙,足为一部。合二十帙,一百一十五卷,并是元嘉书,纸墨极精奇。又聚得元嘉后汉并《史记》、《续汉春秋》、《周官》、《尚书》及诸子集等可一千余卷。又聚得细书《周易》、《尚书》、《周官》、《仪礼》、《礼记》、《毛诗》、《春秋》各一部。又使孔昂写得《前汉》、《后汉》、《史记》、《三国志》、《晋阳秋》、《庄子》、《老子》、《肘后方》、《离骚》等,合六百三十四卷,悉在一巾箱中,书极精细。还石城为戍军时,写得《元儒众家义疏》。为江州时,又写萧谘议贲、刘中纪缓、周录事宏直等书。时罗乡侯萧说于安成失守,又遣王谘议僧辨取得说书。又值吴平光侯广州下,遣何集曹沔写得书。又值衡山侯雍州下,又写得书。又兰左卫钦从南郑还,又写得兰书。往往未渡江时书,或是此间制作,甚新奇。张湘州缵经饷书,如樊光注《尔雅》之例是也。张豫章绾经饷书,如《高僧传》之例是也。范鄱阳胥经饷书,如高诱注《战国策》之例是也。隐士王缜之经饷书,如《童子传》之例是也。又就东林寺智表法师写得书法书,初得韦护军饷数卷,次又殷贞子钧饷,尔后又遣范普市得法书,又使潘菩提市得法书,并是二王书也。郡五官虞爵大有古迹,可五百许卷,并留之伏事客房。篆又有三百许卷,并留之,因尔遂蓄诸迹。又就会稽宏普惠皎道人搜聚之。及临汝灵侯益州还,遂巨有所办。后又有乐彦春刘之遴等书,将五千卷。又得南平嗣王书,又得张雍州书,又得桂阳藩王书,又得留之远书。吾今年四十六岁,自聚书来四十年,得书八万卷,河间之侔汉室,颇谓过之矣。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公羊传
- 中庸
- 宋史
- 晋书
- 魏书
- 南史
- 编年史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吴越春秋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政书
- 读通鉴论
- 荀子
- 国语
- 近思录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太白阴经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金匮要略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笑林广记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搜神后记
- 红楼梦
- 镜花缘
- 新齐谐
- 子不语
- 古今谭概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无量寿经
- 道家
- 阴符经
- 抱朴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古文观止
- 呻吟语
- 词曲
- 历史故事
- 五代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