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列传一
武皇帝贞简皇后曹氏,庄宗之母也,太原人,以良家子嫔于武皇。姿质闲丽, 性谦退而明辨,雅为秦国夫人所重。常从容谓武皇曰:“妾观曹姬非常妇人,王其 厚待之。”武皇多内宠,乾宁初,平燕蓟,得李匡俦妻张氏,姿色绝代,嬖幸无双。 时姬侍盈室,罕得进御,唯太后恩顾不衰。武皇性严急,左右有过,必峻于谴罚, 无敢言者,唯太后从容救谏,即为解颜。及庄宗载诞,体貌奇杰,武皇异而怜之, 太后益宠贵,诸夫人咸出其下,后亦恭勤内助,左右称之。
武皇帝贞简皇后曹氏,是庄宗的母亲。太原人,以良家妇女身份做武皇妃子。身姿美丽气质娴淑,性格谦让明辨是非,深为秦国夫人看重。常从容对武皇说“:我看曹姬不是一般妇人,请王厚待她。”武皇有很多内宠女子,乾宁初年,平定燕北蓟州,得到李匡俦妻子张氏,姿色为当代第一,武皇宠爱无比。当时姬妾侍女满屋都是,很少受武皇光顾,只有太后得到的恩遇不曾减少。武皇性格严峻急躁,身边人有过错,必严加惩罚,没有敢劝说的,只有太后从容解救,立即会使武皇息怒。到庄宗降生,体貌奇特,武皇惊异而又爱怜,太后更加受宠尊贵,各位夫人都排在她下面,她也恭敬勤恳治理内室,身边的人都称赞她。
武皇薨,庄宗嗣晋王位,时李克宁、李存颢谋变,人情危惧。太后召监军张承 业,指庄宗谓之曰;“先人把臂授公此兒,如闻外谋,欲孤付托,公等但置予母子 有地,毋令乞食于沛,幸矣。”承业因诛存颢、克宁,以清内难。庄宗善音律,喜 伶人谑浪,太后常提耳诲之。天祐七年,镇、定求援,庄宗促命治兵,太后曰: “予齿渐衰,兒但不坠先人之业为幸矣,何事栉风沐雨,离我晨昏!”庄宗曰: “禀先王遗旨,须灭仇雠。山东之事,机不可失。”及发,太后饯于汾桥,悲不自 胜。庄宗平定赵、魏,驻于鄴城,每一岁之内,驰驾归宁者数四,民士服其仁孝。
武皇去世,庄宗接任晋王,当时李克宁、李存颢阴谋变乱,人心畏惧。太后叫来监军张承业,指着庄宗对他说:“先君拉着您的手把这孩子交给您,如有人谋反,请不要忘记付托,您们只要让我们母子有生存的地方,不至于到汴州讨饭,就大幸了。”张承业于是杀死李存颢、李克宁,以清除内患。庄宗精通音律,喜欢与伶人戏谑调笑,太后曾提着他耳朵教训他。天..七年(910)镇州、定州求援,庄宗急忙下令带兵,太后说:“我年岁已大,孩儿只要不败落先人基业就不错了,何必顶风冒雨,离我远行!”庄宗说:“接受先王遗旨,必须消灭仇敌。山东之事,机不可失。”军队出发时,太后在汾桥饯行,十分悲伤。庄宗平定赵、魏,驻扎在邺城,一年里,多次骑马看望太后,百姓官员都佩服他的仁义孝顺。
太后初封晋国夫人,庄宗即位,命宰臣卢损奉册书上皇太后尊号。其年平定河 南,西幸洛阳,令皇弟存渥、皇子继岌就太原迎奉。庄宗亲至怀州,迎归长寿宫, 太后素与刘太妃善,分诀之后,悒然不乐。俄闻太妃寝疾,尚医中使,问讯结辙。 既而谓庄宗曰:“吾与太妃恩如伯仲,彼经年抱疾,但见吾面,差足慰心,吾暂至 晋阳,旬朔与之俱来。”庄宗曰:“时方暑毒,山路崎岖,无烦往复,可令存渥辈 迎侍太妃。”乃止。及凶问至,太后恸哭累旬,由是不豫,寻崩于长寿宫。同光三 年冬十月,上谥曰贞简皇太后,葬于寿安陵。
太后起初封为晋国夫人,庄宗即位后,命令宰臣卢损奉册书上皇太后尊号。这一年平定河南,往西到洛阳,令皇弟李存渥、皇子李继岌到太原迎接太后。庄宗亲自到怀州,迎归到长寿宫。太后一直和刘太妃很友好,分别之后,郁郁不乐。不久听说太妃病倒,派去很多太医中使治病问讯,往来不断。不久又对庄宗说“:我和太妃情同姐妹,她常年有病,只要见了我,心里会有安慰,我暂时去晋阳,十天半月后和她一起回来。”庄宗说:“这时正是暑热天气,山路崎岖,不必麻烦您往返,可以叫李存渥等人迎接太妃。”太后才作罢。当太妃死讯传来后,太后痛哭了几十天,从此生病,不久在长寿宫去世。同光三年(925)十月,上谥号为贞简皇太后,葬于寿安陵。
太妃刘氏,武皇之正室也。案:《刘太妃传》,原本阙佚。考《北梦琐言》云: 晋王李克用妻刘夫人,常随军行,至于军机,多所宏益。先是,汴州上源驿有变, 晋王愤恨,欲回军攻之。夫人曰:“公为国讨贼,而以杯酒私忿,必若攻城,即曲 在于我。不如回师,自有朝廷可以论列。”于是班退。天复中,周德威为汴军所败, 三军溃散,汴军乘我,晋王危惧,与李存信议,欲出保云州。夫人曰:“存信本北 方牧羊兒也,焉顾成败!王常笑王行瑜弃城失势,被人屠割,今复欲效之,何也? 王顷岁避难塞外,几遭陷害,赖遇朝廷多事,方得复归。今一旦出城,便有不测之 变,焉能远及!”晋王止行。居数日,亡散之士复集,军城安定,夫人之力也。 《五代会要》云:同光元年四月,册为皇太妃。《欧阳史》云:庄宗即位,册尊曹 氏为皇太后,而以嫡母刘氏为皇太妃。太妃往谢太后,太后有惭色。太妃曰:“愿 吾兒享国无穷,使吾获没于地以从先君幸矣。复何言哉!”庄宗灭梁入洛,使人迎 太后归洛,居长寿宫,而太妃独留晋阳。同光三年五月,太妃薨。
- 推荐作品: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宋书
- 南史
- 梁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五代史阙文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吴子
- 尉缭子
- 何博士备论
- 折狱龟鉴
- 神农本草经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肘后备急方
- 撼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东游记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常言道
- 夷坚志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小五义
- 薛仁贵征东
- 释家
- 心经
- 阴符经
- 太玄经
- 亢仓子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牡丹亭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