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杖
杖曰“扶老”,既可步履借力,且使手足相顾,行不急躁。其长须高过于头一尺许,则出入门户,俾有窒碍,可以留心检点。虽似少便,《荀子》曰:“便者,不便之便也”,古人制作,盖有深意在。
《记·王制》曰:“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礼所常用,用之可也,毋强作少壮,弃置弗问。
杖用竹,取其轻而易举,故扶杖必曰“扶邛”,亦曰“扶筇”,产蜀之邛州。根有三岐为异,又节高如鹤膝者,出蜀之叙州,为筇竹。竹类不一,质厚始坚,乃当于用。藤亦可为杖,产两广者佳。有谓藤不及竹,其质较重;有谓竹亦不及藤,年久则脆而易折。物无全用,大抵如是。
《周礼》:伊耆氏掌王之齿杖,谓“赐老者杖”也;《后汉书》“民年七十授杖”,其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饮食不噎,即祝哽祝噎之意。尝见旧铜鸠,朱翠烂斑,的是汉时杖头物。盖以铜为之,窃意琢以玉,雕以香,俱可,非定用铜也。杖之下,须以铜镶,方耐用,短则镶令长二三寸亦可。下必微锐,着地不滑。
近时多用短杖,非杖也。其长与腰齐,上施横杆四五寸,以使手执,名曰“拐”。取梅柘条,老而坚致,天然有歧,出可执者为佳。少壮俱携以游山,及行远道,颇借其力。若老年或散步旷野,或闲立庭除,偶一携之。然恒情喜便易而厌委曲,往往用拐不用杖,制作之本意,恐渐就湮也。
杖头下可悬备用物,如阮修以钱挂杖,所谓“杖头钱”是也。其式以铜圈钉于杖头下,相去约五六寸,物即缚于圈。有以小瓶插时花,为“杖头瓶”。《抱朴子》曰:杖悬葫芦,可贮丹药。又《五岳图》:入山可辟魈魅。
杖有铭,所以寓劝戒之意,古人恒有之。予尝自铭其竹杖曰:“左之左之,毋争先,行去自到兮,某水某山。”所谓“左之”者,扶杖当用左手,则右脚先向前,杖与左脚随其后,步履方为稳顺,扶拐亦然。予近得邛竹杖,截为拐,根有三歧,去其一,天然便于手执,恰当邛竹之用,或不与削圆方竹同讥也。取《易》“履”卦《九二》之爻辞,镌于上曰:“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 推荐作品:
- 左传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笠翁对韵
- 白虎通义
- 汉书
- 隋书
- 元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过江七事
- 靖康传信录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本草纲目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梦溪笔谈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酉阳杂俎
- 十二楼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绣云阁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南史演义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列子
- 黄庭经
- 总集
- 冰鉴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闲情偶寄
- 历史故事
- 唐代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