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
则民不争,亦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不欲视之,比如不见,勿令心动。若动自诫,即□道去复还,心乱遂之,道去之矣。圣人治,灵其心,实其腹。心者,规也,中有吉凶善恶。腹者,道囊,气常欲实。心为凶恶,道去囊空。空者耶入,便煞人。虚去心中凶恶,道来归之,腹则实矣。弱其志,强其骨。志随心有善恶,骨随腹仰气。彊志为恶,气去骨枯,弱其恶志,气归髓满。常使民无知无欲。道绝不行,耶文滋起,货赂为生,民竟贪学之。,身随危倾,当禁之。勿知耶文,勿贪宝货,国则易治。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欲如此,上要当知信道。使知者不敢不为。上信道不倦,多知之士,虽有耶心,犹志是非。见上勤勤,亦不敢不为也。则无不治。如此国以治也。
道冲而用之不盈。道贵中和,当中和行之,志意不可盈溢违道诫。渊似万物之宗。道也。人行道不违诫,渊深似道。挫其锐,解其忿。锐者,心方欲图恶。忿者,怒也。皆非道所喜。心欲为恶,挫还之,怒欲发宽解之,勿使五藏忿怒也。自威以道诫,自劝以长生,於此致当。忿争激,急弦声,所以者过。积死迟怒,伤死以疾,五藏以伤,道不能治,故道诫之重,教之丁宁。五藏所以伤者,皆金木水火土气不和也。和则相生,战则相克,随怒事情,辄有所发。,发一藏则故克所胜,成病煞人。人遇阳者,发囚刻王,怒而无伤,虽尔去死如发耳。如人衰者,发王刻囚,祸成矣。和其光,同其尘。情性不动,喜怒不发,五藏皆和同相生,与道同光尘也。湛似常存。如此湛然常在不亡。吾不知谁子,像帝之先。吾事,道也。帝先者,亦道也,与无名万物始同一耳。未知谁家子能行此道,能行者便像道也,似帝先矣。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苟。天地像道,仁於诸善,不仁於诸恶,故煞万物恶者不爱也,视之如刍草如苟畜耳。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苟。圣人法天地,仁於善人,不仁恶人。当王政煞恶,亦视之如刍苟也。是以人当积善功,其精神与天通。设欲侵害者,天即救之。庸庸之人,皆是刍苟之徒耳,精神不能通天。所以者,譬如盗贼怀恶,不敢见部史也。精气自然,与天不亲,生死之际,天不知也。黄帝仁圣,知後世意,故结刍草为苟,以置门户上。欲言後世门户,,皆刍苟之徒耳。人不解黄帝微意,空而效之,而恶心不改,可谓大患也。天地之间,其犹橐籥。道气在间,清微不见。含血之类,莫不钦仰。愚者不信,故犹橐者治工排橐。籥者可吹竹,气动有声,不可见,故以为喻,以解愚心也。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清气不见,像如虚也,然呼吸不屈竭也,动之愈益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多知浮华,不如守道全身。寿尽辄穷,数数非一也,不如学生守中和之道。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诗经
- 左传
- 仪礼
- 正史
- 三国志
- 宋史
- 新五代史
- 南史
- 梁书
- 辽史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十七史百将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华阳国志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中论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韩非子
- 医家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食疗本草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杂家
- 千字文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陶庵梦忆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水浒传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穆天子传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独异志
- 唐摭言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冰鉴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魏晋
- 隋代
- 五代
- 清代